吕有红
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中学
摘要: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各项教育学科的首要教学任务。数学作为高中理科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数学教师不断思考实践的问题。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与实践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及分析,并做出相应总结,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养成路径;实践分析
引言
高中数学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其教育意义也在不断地被发掘当中。从目前来看,高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传统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中,更需要教师在原先教育方法基础上,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再培养,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等,这些都可以有效促进高中数学专业教学的未来发展。
一、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数学核心素养观察高中数学知识
高中的数学主要包括代数和几何两大类,而几何又包含了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不管是哪种类别的数学,都涉及了大量对数据的分析。而数学分析又是数学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项,也就是说数学素养贯穿了高中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面对高考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解题,而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数学分析判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凸显数学的功能和地位
数学的重要性不止表现在高考中,同时也表现在自然学科中,数学在自然学科中也是具有极高的地位,是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其他学科比如物理学在计算抛物线水平距离;或者化学在甲酸配比方程式的时候都涉及到复杂的数据分析问题,这些都需要借助数学学科的知识。所以,内含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科具有重要的地位,数据分析是其他核心素养的支撑点。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及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培养观念
如果想要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令他们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往往是通过不断做题的方式得以实现的,然而这些题目就是经过精心提炼才得到的结果,将繁琐的表象加以去除,展示给学生的往往是比较简单的题目,而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具体的事件抽象化并演变成数学模型,这种能力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必要措施引导学生怎样剖析事物的本质,做到触类旁通,把数学题目赋予惟妙惟肖的应用场景。
(二)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讲,高中数学学习实质上是通过高中数学教师传授与自己认真钻研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对团队力量引起必要的重视,通过若干个人的探讨与交流往往会擦出火花,这个时候每一个学生都会开动脑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单单会潜移默化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会得到五花八门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单单可以深刻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且还能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创新教学内容
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但也和中学生一样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往往是围绕着高考展开,教师讲解的内容自然也会以高考题型为主,这种形式无疑不是应试教育模式。在最近几年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其早已演变成为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分数上面,而是要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并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比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统计图种类,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现在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探索期间能深刻体会到这门学科的独立魅力,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实质,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改善传统的数学应试教学。积极地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我们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的产生原理,并且能够联系出数学的基本模型。进而使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减轻自身的学习压力,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最终在高考数学中,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淑贤.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000(046):101.
[2]余正伦.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文学少年,2019,000(008):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