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李银华
[导读] 进入高年级以后,各科的学习难度开始提升

         李银华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金顶镇中心完小  671400
         摘要:进入高年级以后,各科的学习难度开始提升,对小学而言,此时的应用题教学成为主要内容,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但应用题的实际教学效果却一直都不是特别理想,教师和学生对此都感到特别头疼。对此,教师需找到应用题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此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也正是以此为目的,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展开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
         
         前言:数学应用题对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应用题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因此很多小学生都存在不喜欢应用题甚至畏惧应用题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做好应用题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然后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以此才能减轻应用题的学习难度。
一、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数学应用题更是如此,而且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和生活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的方式开展应用题教学。而且联系现实生活还能减轻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更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进而便可获得更好的应用题教学效果[1]。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观察生活,并将生活元素和应用题教学结合在一起,然后设计一些带有生活元素的应用题,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入手学习应用题的解题方式。以小数除法为例,我们在购物时经常会遇见小数,因此针对这部分内容开展教学时可联系生活中的购物元素,小学生基本都有购买文具的经历,教师可从这一点出发,然后设计这样一个应用题,某文具店的铅笔0.50元一只,中性笔2.50元一只,橡皮0.7元一块,文具盒4.99一个,如果你一共有5元,那么这些文具你可以分别买多少个?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以下问题,题目中的“0”是否有意义、如果去掉是或否会影响结果、这样标注价格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被问题所吸引,而且会结合自身的经历展开积极思考,进而找到问题解题思略,而且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也会因此更加深入。


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题目
         小学生觉得应用题难度大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分析题目,通常解题线索就藏在题目中,但需要经过分析将其找出来,然后才能顺利解开问题。另外,高年级小学生虽然各方面能力已经获得了很大提升,但让然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题的学习要求,面对题目中的各种条件时可能会出现理解混乱的情况,以至于不能有效整理出题目中各种数量的逻辑关系。因此,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正确分析题目,并构建题目中各种已知条件的逻辑关系,这样就可以迅速确定解题思路,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应用题解题习惯。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使用这样一个应用题,“秋天了,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到操场捡树叶,小红和小明一共捡到了50片树叶,其中黄色树叶是总数的2/5,红色树叶是总数的3/5,那么黄色和红色树叶分别有多少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问题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已知条件,那就是红色树叶比黄色树叶多,又已知二者的数量相加是50,那么就可以将总数分为五分,其中2/5也就是黄色树叶的数量,也就是有20片黄色树叶,而剩下的30就是红色树叶的数量。这些数量关系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各自间的关系非常清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大多都具备这种关系,只要学生能够将这些数量关系整理出来,那么应用题将不再困难。
三、利用问题引导学生
         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因此容易比较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解决应用题时可能因此不能准确找到正确的解答方式。对此,教师可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以此逐渐增强学生的思维集中性,同时激发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顺利地解开应用题[2]。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设置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然后利用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以“简易方程”为例,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同学们知道隔壁班有多少人吗,假设隔壁班有x人,而且比我们班多5人,现在尝试列出等式并计算隔壁班的人数吧”,一般当教师讲到的隔壁班比本班多5时很多学生会数本班有多少人,虽然能计算出结果,而且也会列出x=5+本班人数的等式,但还没有真正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继续联系其他应用题,这样不仅可以理解等式,而且也可以轻松解开相关应用题。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并且要逐渐提升问题的难度,以此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逐渐加强,并逐渐加深对应用题的认识。另外,由于不同学生的能力具有一定差别,因此教师在使用问题时还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同时要观察学生的反应,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但由于其难度比较高,以至于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为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做好应用题教学,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途径,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此为参考,也可自行探寻,最终达到提升应用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晓娜.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1(32):61-63.
[2]张洪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基本途径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8(19):5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