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金平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丰田中学 422713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各学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重视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及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认识与实践
引言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物理知识源自人们的现实生活。物理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可以有效地将生活化教学方法融入物理课堂中,也可以进一步提升物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物理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并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对物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采用的都是比较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几乎没有,导致物理课堂上氛围很枯燥、沉闷,学生对与所学物理公式和物理知识只知道死记硬背,至于公式的由来根本不清楚。并且,物理学科本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很多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物理理论知识教学,对于物理实验很不重视,很难满足学生物理学习的要求,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受到限制,得不到锻炼。
(二)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注重体现学生知识的严密性,不能有效地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种模式也导致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意义及作用缺乏本质认知,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有效调动。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一)树立高度重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要破除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和思想。要从生活实践中搜集和挖掘有用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努力创设有利于生活化教学的情境,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创造条件。物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内生动力,让学生理解和认可生活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教育教学改革的功能和作用。
(二)讲述知识时结合生活实际
对运用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的学生来说,较抽象与复杂的物理知识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这就造成在老师讲解知识时,学生不能持续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这时,老师应该把和课堂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形象事物和抽象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物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然而,老师要重视的是,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是五花八门的,必须根据所学知识来联系。
比如,在教学“光的现象”时,教师要先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意义,然后带领学生通过自己平时对光的观察来解释课本中关于光的现象。采用这样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时刻联系实际生活,从而使生活化理念充分融入物理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安排作业时结合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必须利用课下作业来消化与吸收知识。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书面题目。这就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痛苦不堪,作业丧失了基本意义。老师应把布置的作业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可以二次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不会出现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情况。
(四)丰富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与传统、单一的课堂灌输方法相比,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效果十分明显。就初中物理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问题式的方法是落实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既能了解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情况,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还要向相关学校、学科组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并结合物理教师的生活体验,创设相应的课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科学规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认知与实践,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洪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6-27.
[2]黄鹏云.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2):16-17.
[3]石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