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之趣味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赵毅翱,李仙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

         赵毅翱,李仙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中心小学  云南  保山 678017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就目前来看,在不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托传统化教学,这种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效果,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有效培养。基于此,对小学数学课堂之趣味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引言
         据有关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对学习的自发兴趣和求知欲是促进学生内在学习体系构建的重要推动力。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日常教学中,通过引入“趣味活动教学”,构建趣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而保证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趣味性教学概述
         趣味性教学,顾名思义,主要是教师通过充满趣味的教学手段、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本身的趣味性以及课堂的趣味性,并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也能更好地去体会数学本身的奥妙所在。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定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那些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的知识点,会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结合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数学本身是充满乐趣的,学生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消极状态,并产生更大的探究欲望与学习信心。
二、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小学的数学教学和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之间跨度很大,学生要更进一步接触专业性更强的数学知识。但是往往由于教师在数学教学方式上欠佳,导致学生在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数学时就感觉到枯燥无聊。目前小学的数学教学大多存在太乏味的问题,老师一心抓考试,学生面对大量的公式和计算自然提不起兴趣。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都是照本宣科,课后布置一堆练习题,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几乎没有。而小学学生大多还没有培养好学习耐心,太枯燥的教学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导致学生也没有很好的接收到知识,使老师的教学成果也不尽人意。其中和小学学生的耐心和课堂上的认真程度有关系,但是更多的是教师要改变常规课堂模式,让学生从学习数学中感受到乐趣。
三、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一)趣味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带有趣味性的方式,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导入。

游戏是小学生天生就喜欢参与的活动,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融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比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开展一场对抗游戏,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3整除。学生说出很多数来考教师,教师都能够快速回答出来。当教师考学生的时候,学生的速度和准确率都不是很高。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够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故事这种形式也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趣味故事中,讲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学习“圆”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熊大和熊二骑自行车比赛的故事。熊大的车轮是圆形的,熊二的车轮是方形的,让学生思考一下谁能够在比赛中获胜。这样的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大多是以形象认知周围事物。教师如果想要强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展开形象化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消除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困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其主要特点就是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更为形象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视频、图像、音乐等信息传播途径,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氛围。比如说在教学厘米、分米、米的过程中,不少小学生会对这些长度单位缺乏观念,在解答应用题或是计算题的过程中,也容易因为长度单位标记错误而导致错误,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直观的角度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大象、老虎、猴子、兔子的高度通过厘米、分米、米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将三者呈现在同一张图片上,让学生彻底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差距。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塑小学数学课堂新秩序
         根据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为主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主,构建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课堂新秩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秉承“寓教于乐”的教学宗旨,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例如,在立方体这一章节,教师可以通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立体模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从而在观察中发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等基本特征,从而进一步在完整的认知下探索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的公式与直接背诵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公式相比,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探索出来的印象会更为深刻,认知也会更加清晰。
结束语
         小学数学对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并且数学是极具发散性思维的一门学科,学生学好数学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所有数学老师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将明显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柳云峰.将趣味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295.
[2]杜虎成.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J].试题与研究,2018(34):78.
[3]黄莉.趣味教学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J].试题与研究,2018(34):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