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秀
(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 福建三明 365000)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可是一说阅读,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文科的事这是语文的事,其实数学同样需要阅读。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和阅读是分不开的,所以数学学习需要阅读。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现在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也可以说是“解读信息的时代”。各种商品的打折信息、产品说明书、股市走势图、保险产品利益测算图表……形形色色的数理信息时时围绕着我们。我们的学生仅仅拥有语文阅读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我们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索、阅读自学等方式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学科的知识看起来“分散”,实际上它紧密联系,每一个新知识的出现,它都需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数学知识之间是有一定连贯性的。同时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化、简洁化特征,特别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和自然语言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也灵活,这让学生,特别是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数学学科具有的气质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和别的学科阅读相比,数学阅读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数学阅读需要精确的阅读。
我们在数学阅读时,必须知道阅读的数学材料中出现的一个个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如果落下或忽略了某一个字或词,很可能就理解错误,例如“增加到9米”和“增加了8米”、“减少米”和“减少 ”等等。所以,数学阅读是需要咬文嚼字的阅读,而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阅读
2.数学阅读需要思考性的阅读。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种理解和领悟数学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领悟丰富多彩的符号语言、严谨规范的文字语言、内涵深刻的图形语言等。所以,我们不能只是用眼睛看,而要用边读边圈画关键词、绘制符号或图画等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养成读中去想、想中去读的习惯。
3.数学阅读需要进行“内部言语转化”。
在数学阅读时,大脑必须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即把抽象、难懂的阅读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比如,把数学术语转化成生活化的语言;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简洁的符号语言或直观的图形语言;将严谨抽象的数学问题“换种说法”等等。
二、数学阅读的优越性
数学成绩好和数学阅读能力好是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解数学题的时候,我们第一步要先理解题第二步才进行解题。如果我们对题目的理解有误,解出来的答案也不会正确。很多人都怕数学,觉得数学比较难,它不仅理解难,而且思考也难。数学阅读对于这些人的理解力、思考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习数学应该有3个环节:听课,做题,读书。读书就是“数学阅读”。同时很多国际大规模学力测评已经证明:数学阅读与数学成就呈正相关,换句话说会数学阅读的人数学成绩较好。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数学阅读的好处非常多。如:
1.拓展数学知识视野,知道更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增强对数学学科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3.学习在课堂学不好的方法与数学思想;
4.培养自己攻克难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5.培养自己“数学家”的眼光与慧眼,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
6.体会数学的内在美,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走上数学研究之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类比迁移、转化、对应等等几种。数学阅读能将学生学到的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有趣的故事相结合,这样学生理解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就更容易了。
在数学阅读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很好方式。数学阅读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数学文化,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三、数学阅读的策略
数学有很多数学符号和图形,从我们小学开始,数学定理越来越多,数学符号和图形越来越多,逻辑思考的体系结合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密,但是以前的“纯粹数学”概念、定理、规则已经慢慢消失。可是数学阅读中对理解与思考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只有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零散到逻辑的转折和跨越才不会落后。
但是对于数学较弱的同学,要想把数学阅读做好,还是需要一定的培养和训练。下面我们就日常教学建议做到:
1. 读例题。例题是范本,要引导学生好好的读。例题之所以为例题,是因为它具有代表性。面对例题,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解决,之后再与书上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异同。读例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知道例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2)知道解题过程每步的根据和理由,注意那些重要的说明、提示;(3)知道解决了什么问题,想想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例如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8页的例5: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 读结论。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结论、法则、规律等都是阅读的重点,由于其语言简练、抽象,叙述严谨,内涵丰富,很不容易理解。阅读这部分内容时,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对重点知识,关键词语、难理解的字词要边读边划边思,在读懂字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弄清概念的实质、公式的推导思路和规律的发现过程。例如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页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 读插图。数学课本里有大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的情景图,要让学生们仔细观察,首先读懂图上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读出直接呈现的、有用的数学信息,还要找出隐藏着的数学信息,弄清图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注意边读边思,边读边悟。例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7页的例4:妈妈: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小明:我算了一下,我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有多少千克?
那当然我们老师在指导阅读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到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提高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
1.多种奖励举措,让孩子读书热情不减:奖励图书、委任做数学小报编辑或主编、奖励到图书馆读书、给家长发“奖励孩子买书通知单”等,用新媒体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引向深入。
2.讲述自己的故事:指导学生读书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自己小时候读数学课外书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3.读半句想半句:从书中的一个有趣的例子引入,采用“读半句、想半句”方法,提起学生的胃口,激发读书求索的欲望。
4.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读书时,注意教给他们“做记号”——《深度学习的七种有力策略》一书中强调:你标记得越多,将学到越多。
5.读议结合:为了更深一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要“说数学”、“议数学”,以说促读,以议促读。由于受认知发展不同的影响,学生阅读和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特色。在阅读之后,组织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穿插交流一下。让学生分别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诠释同一个定理,提高学生的语言“互译”能力。
6.读用结合: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阅读生活本身这本大书。不仅鼓励学生学会用眼睛读,还要学会用耳朵去阅读,用手去阅读;不仅会读课本,读教辅,还要会读生活,读生活中的数学。
7.不同学生区别对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也造成了我们教学的难度。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过“因材施教”,我们现代更需要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在我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时候,都需要这样的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读读、议议、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才能真正做好数学阅读。
作者简介:张美秀(1987-12-)女,汉,福建三明,本科学历,二级职称,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教育,三明市梅列区吉祥府邸363幢,邮编:3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