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李炯峰
[导读] 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李炯峰
          广东省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   516600
         摘要: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所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班主任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通过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来构建班级文化,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建设中,由于一些问题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班级文化的建设。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设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能够构建一个平等、和谐、互助、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作用
         班级文化主要指的是成员之间在班集体组织的活动中,经过长期的磨合慢慢彼此适应融合的过程,从而逐渐形成集体认同并遵循的班级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体系。一个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不是本来就有的,充满活力和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需要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共同构建。
         一、初中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指的是班级内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几年的共同学习和相处,形成共同遵守、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体系、道德品质准则和精神风貌,是班级整体的人文价值观念形象特征,能体现班级学生成员的道德素养、人文风貌和人格发展态势,它作为班级的人文层面认知,是班级间各不相同的运行策略和指导思路,渗透了每一名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和行动中。
         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和体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学习任务相对繁重,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格开始逐渐发育完善,而初中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学生将在此度过三年的学习时光,与同学、老师相处和见面的时间也不输于在家和父母亲人相处的时间,故需要教师和校方在这个关键时期着重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其关键途径之一就是进行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建设,以期引领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风貌和精神文明风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智识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启发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除此之外,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学校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精神面貌,营造良好的治学氛围,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二、初中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1、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班级制度文化
         作为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对于班级向规范化、精细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一,建立班级日常管理制度。有关学习方面的制度,教师应观察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及班级日常管理中出现的、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结合各学科教学要求,对学生学习方而进行规范化要求。如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等。


         第二,制定班委管理制度。教师要对班长、学习委员、卫生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班干部的竞选、职责、考核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安排,使班级工作能够正常有序进行。另外,在建立以上各项班级制度过程中,应该通过班主任提议、学生讨论、班委修改、全班投票的方式制定。这样才能做好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为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助力
2、打造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环境是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上,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室布置、板报设计、墙体布置等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各个环节,打造一个极具特色且为学生自己所喜爱的班级文化环境。关于教室,整体布置要合理优雅。如窗台上摆放绿色盆栽、卫生用具摆放整齐等。关于板报设计,采用学生轮流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板报设计,要求创意鲜明、设计新颖、版而整洁、色彩搭配合理。墙体布置上,可以让学生根据空间大小,设置“学习园地”“理想树”“班级风采”等板块。如“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试卷、优秀习作等;“理想树”记录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寄语;“班级风采”可以展示班级合照、学生书画作品、手抄报等内容,还可以记载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争先创优表现。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在教室一角开辟出一个“读书角”,摆放适合初中生选读的课外读木、报纸、杂志等。如此,遵循“以生为本,实用美观,彰显特色”的建设要求打造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让教室成为承载班级文化的重要场所。
3、借助主题班会,强化德育教育
         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班主任要善于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如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自觉遵纪守法,或者通过对优秀书籍、报刊、图书等的开发利用及阅读指导等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增强学生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再比如让学生观察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讨论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对有关人员进行访问和采访,了解情况,听取人们不同的看法,然后召开主题班会,让主题班会活动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4、合理的沟通模式,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
         文化建设是基于学生们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开展的,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面临着很多烦恼,尤其是在青春期会形成敏感的心理,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进行及时的观察,当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举止出现异常的时候,老师要及时的与每个学生进行正确的交流,通过积极向上的话语来排解他们心中的烦恼。
三、结语
         总而言之,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级发展的精髓,良好的成长氛围才能够为学生们树立起一个茁壮成长的大舞台。新时代的课程改革是关乎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文化变革,老师只有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努力去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创建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要求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班级文化体系,才能让整个班集体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奋斗目标,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黄国胜.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外交流,2018,(31):76.
[2]戴鸿程.关于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