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214200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是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们知识技能,同时应该让学生们全面发展,树立“以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从小学开始,让他们从本质上了解德育的内容,并且不断从思想上加强对学生们的教育,把德育教育带入课堂,加强学生们的德育发展。在校园内开展关于德育的活动,给学生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逐渐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 德育教育 实践研究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作为我国教育的伊始阶段,在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做好当前教育工作,培养有道德高素质学生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也打破了分数本位的僵局,道德水平也是学校、社会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鉴于此,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是做好小学德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德育学科渗透
全新的教育大纲中已经指出,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入各个学科中,“以德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使命,每一位小学教师、每一门教育学科,都是德育知识的传播途径。所以,我们必须将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融合,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品德素养进行培养,丰富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例如,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较多的德育知识,如《慈母情深》《可贵的沉默》等均体现出了父亲、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教师可从文章入手,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激发学生对父母关爱、崇敬之情。《雷锋叔叔,你在哪》可以让学生树立乐于奉献、舍己为人的思想品质。
二、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小学时期是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应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德育思想,并且多开展一些关于加强德育的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展开德育政治的活动,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形式,首先全校师生可以一同观看关于德育的视频,之后相关责任人对此进行总结阐述,让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共同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给学生们从心理上树立良好的道德思想。其次,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德育的报告会,讲座等;教师可以给学生们置办关于德育的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加强学生们对于促进德育的教育活动。最后让师生共同了解德育在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性,除了开展一些报告会、讲座、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式用影音资料进行宣传,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在校园中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德育氛围,并且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德育思想。
三、创建良好校园环境
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场所,具有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形成良好的德育风气,才能对学生进行不断的熏陶。要想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就需要从班集体入手。一个具有活力的班集体,可以让学生更喜欢融入其中,乐于为班级奉献,将个人的荣誉感与集体的荣誉感联系起来,产生积极向上的朝气。要让班集体具有活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经营,而教师的关爱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关爱,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可以处处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不仅在学习上获益良多,在心灵上也会感到愉悦。在班集体内部引导学生彼此关心,可以让学生的道德观念得到显著增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多样的班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逐步产生集体认同感,形成互相帮助的班级氛围。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决定了彼此之间能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良好渗透,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不是完全自上而下的,甚至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年幼的孩子当作受教育者,而是要将孩子们视作不同的生命体,并且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个人的人格,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教育方法合理化多样化
德育教育就是用社会的道德意识代替小学生自身原有的道德意识,如果用填鸭式方式强制性地让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有限,甚至会适得其反。小学的德育教育,要以小学生为主体,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小学生性格多样,成长环境不同,小学生多“喜新厌旧”,长期使用一种教育方法,会让小学生失去新鲜感,单一的教育方法,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德育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德育方法,用更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同时为了增长学生的见识以及培养出良好的公德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带领学生参与植树活动。此外,德育活动也应当让家长参与进来,通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与表现,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的交流来建立起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三方之间的信任联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和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培养德育给小学阶段带来的重要性,在培养德育过程中,应使德育进入课堂,学校和教师做到坚持对于德育思想的教育,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对于德育的培训,从而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校园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树立以德树人的理念,对青少年不仅是传授教育知识,而且是全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冯莉萍武都区招生考试办公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N].陇南日报,2020-09-18(004).
[2]樊红琴.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64.
[3]杨远志.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