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信息科技之帆,行智慧德育之舟 ——基于智慧校园模式下新型德育工作途径的探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 蔡海红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德育的模式也悄然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蔡海红
         无锡市新洲小学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德育的模式也悄然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身心发育虽未完全成熟,但是他们普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他们的身心品质和思维模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环境不断发生转变,这就致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复杂多元化,如何顺应时代的变化,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地设计德育工作途径,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借助我校智慧校园建设中软硬件设施环境,从校园文化、课程活动、家校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基于智慧校园模式下新型德育工作途径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 智慧校园环境  德育  互联网+ 教育途径  生活教育  家校沟通
         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从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中国在世界上最重视德育的国家之一,中国德育思想大到从古代的《四书五经》、孔子,小到《弟子规》、《三字经》等坊间流传的儿歌,无不说明德育在中华历史里程碑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德育的模式也悄然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身心发育虽未完全成熟,但是他们普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他们的身心品质和思维模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环境不断发生转变,这就致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复杂多元化,如何顺应时代的变化,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地设计德育工作途径,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校就进行了一些探究与实践。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优化改建德育之舟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就是他们另一个“家”,可以这样说,他们呆在学校的时间甚至远远长于学校,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则直接影响这人才培养的质量,把校园文化打造得有特色有心思,让学生能够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收到学校德育氛围的熏陶。传统的校园文化往往只是采用廊道、黑板报、横幅标语、宣传栏、班级教室布置等形式,这样就比较单一,如果要形成学校有特色有效果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必然应该是随口可说的、随处可见的,随时呈现的。在以往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这听上去似乎有些天方夜谭,而如今我们就可以利用智慧校园设备轻松实现德育文化建设内容的全面覆盖和各项宣传信息的一步传达。
         我校使用的智慧班牌系统是智慧校园云平台的数据呈现端,通过智能班牌,一方面能够呈现了班级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也成为了学校和班级,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媒介之一。 班牌一般安装于教室门口,通过中心控制系统,向显示端实时发送学校通知、班级通知,可设置集中分布式管理,自由控制每个终端;主页显示班级全面的基本信息,包括天气、班名、课程表、值日表等等,智慧班牌的使用,让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方式更加生动了。智慧班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产物,在校园文化的班级文化中新融合,校园文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实现了德育氛围熏陶的全方位覆盖和实时传达,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文化建设中人力财力的铺张浪费,可谓一举多得。
         我校的校园电视台采用和央视类似的直播性质,同时背景也可以根据当日主题实时切换,让学生不用走出教室,不用聚集操场,坐在教室就能轻松收看到自己身边同学主持的校园新闻速递,大队委员竞选、各项校园文化节开幕闭幕等,通过直观的行为示范,有效地寓教于生活。
         通过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多样化的形式,真正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同时也优化了德育工作的途径,真正让这艘校园德育之舟更智慧,更有效。
二、以课程活动为中心,稳固打造德育之舟
         结合我校的品格提升工程以及入队礼、成长礼等活动,充分发挥课程活动的德育功能,这也是最直接最能走进学生的基本教育途径。但我们发现其实在传统的德育方法中,往往都是教师说教,真正的德育实践少之又少,但是小学生普遍还处于形象思维主导思考的年纪,一时对于说教德育其实是无法产生思想的共鸣的,对于教师讲授的道理也是一知半解。而我校则尝试利用智慧校园模式,在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实际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并尝试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来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样也能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德育教育效果更显著。而智慧校园的设备、网站等,也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有趣的呢喃吴语社团
         为了帮助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更好更快地融入我校,融入无锡,学校依托“呢喃吴语”社团,教孩子说吴语。

此举并不是要求他们能够讲标准的无锡方言,而是让孩子体验本地的人文情怀,对吴地文化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让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开设了网上学无锡话的呢喃吴语社团,让学生不用考虑见面的尴尬,视频、语音等形式就能得到锻炼,晓黑板的打卡任务也让他们对自己的进步一目了然。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无锡市第二届新市民才艺大赛中,由吴语社选送的节目《我们的歌》一举拿下了无锡市金奖,并接受了无锡报业集团的专访。
多彩的网上升旗仪式
         传统的升旗仪式往往会受到场地、天气的限制,而且班主任管理的难度也会大大提升。而我们的网上升旗仪式则利用直播平台彻底消除了以上的顾虑。譬如清明节那天的主题升旗仪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直播平台看到由其他班孩子主持的升旗仪式,而且还能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线上留言、线上献花等来发表感想……经常在这样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自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能够学习通过行动来进行积极的实践。
精彩的网络班会活动
         通过课前班级自主搜集的大量数字化资源,如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网站资料等,将他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影像资料,就能随时随地召开班会活动。网络班会活动可以不仅能够使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进行召开,使举行活动不再受空间的限制,而且新颖的活动方式,学生自主排练设计的主题班队活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虚拟的世界中开展德育实践,有趣味性,而这样的班会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更能使学生容易接受。
出彩的学生话剧
         经数据统计我们发现,我校有97.5%以上学生都是新市民子女;其中,65%以上有过留守经历,为流动性儿童。学校将《提升流动性儿童学习力的研究》作为学校主课题,并根据孩子们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诗朗诵剧目《等》,表达了留守儿童的懂事与辛酸,表达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孩子们催人泪下的演绎让节目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获得江苏省六展的金奖以及优秀创作奖。学校又就亲子沟通这一主题,编排了校园心理剧《懂》,孩子们通过真诚、投入的表演,一举拿下了百灵鸟语言类第一名的好成绩,而这些剧目都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和校园电视台进行展播,让家长离学生走得更近,也让德育真正拉近了与家长与社会的距离。
         在智慧校园的环境模式下,我们已经通过实践发现,这些信息科技下的产物已经渐渐成为学校实体德育外的虚拟德育阵地,而各项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在这些平台的支持下逐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点滴都可以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资料来记录,比传统的记录保存方式会更加完整安全,同时在这样的平台下,我们的学生表现的舞台也更加大。师生家长突破了尴尬的见面屏障,透过线上的参与也能使活动更加火热,潜移默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之舟行驶得更加安全,更加稳健。
三、以家校平台为纽带,助力推行德育之舟
         家长一直都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重要纽带,在德育工作中也一直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传统的德育教育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常常使得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疏远,电话的沟通缺乏心灵的沟通,家访的沟通止步于时间距离的难度,所以一直以来家校德育都面临着巨大的难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则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如比较早的微信、QQ群,教师经常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送学生学习情况,也能让更多的家长知道老师的工作,学生的表现,甚至可以一对一进行语音聊天和视频交流,使家长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活动内容,接收通知,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地德育教育中来,大大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而随着在线表格、在线接龙、在线作业地开发,家校合力也正在逐渐走向共赢。
         智慧校园的最大特点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开放、共享、交互是他突出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学校德育总是在班级进行,所以一些触动学生的点学生有可能听听就过去了,有一些例子更感动班级的部分学生,也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班级,家长根本不会清楚孩子在校的活动情况和真正的情感需求,所以微信公众号就是能改变这个现状的方法,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将德育内容记录下来并进行推广,不仅能及时记录学生成长的瞬间,而且还能给他们的人生留下美好的记忆,更能直观地呈现学校德育状态,传播正能量,将智慧教育与德育教育无缝对接。
         我校是无锡市第二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学校充分发挥此项优势,拓展各种家校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充分利用QQ群、晓黑板、校训通、电子班牌、公众号等载体,宣传积极、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家长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悉心的解答和帮助。除了对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进行密切的相互沟通之外,更会根据一些热点问题、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比如假期生活建议、开学准备指导、预防传染病、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公众号上开辟“网上家长学校”专题,对家长进行远程授课。用这样的方式,增强家长学校工作的弹性与渗透力,让家长学校不再囿于校园的围墙,拥有更广阔的潜力和空间。这些数字化的平台也将更加助力德育之舟的行驶。
         
    以上种种在我校智慧校园模式下的德育工作探究,我们发现新型的科技信息技术已经为传统的学校德育教育开辟了有效的新途径,同时这些技术也成为了一种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相信随着时代的发现,现代化的手段会越来越成为学校德育的左膀右臂,帮助学校提高德育教学途径,真正实现从“智慧校园“到”智慧德育”到“智慧学生”再到“智慧社会”的转变,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