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珠
广东省普宁市军埠镇莲坛小学 515322
摘 要:美术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整体成长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绘画的基本概念入手,揭示了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缺陷,然后根据作者的个人经验做出回应,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美术;基础绘画;策略
引 言
美术是一种使用线条、颜色以及明暗来创建具有特定视觉效果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不仅带来视觉享受,还反映生活以及创作者从侧面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绘画包括在艺术中,绘画的最基本元素包括素描、色彩、速写,绘画,绘画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技能,并发展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
一、小学美术课堂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美术兴趣
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由此可见,实践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帮助有多大。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美术的乐趣。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并没有注重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能力,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知识有着抵触心理。因此,在现代美术教学工作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美术带来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吸引力
何谓声临其境?何谓有感而发?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交软件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触景生情,让学生在相应的教学经验中能够有感而发,感受美术的魅力。例如,在开展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美术《多彩的窗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窗子的结构,组成部分形状。同时,教师让学生画之前,要让学生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图片功能,让学生观看其他学生的作品,或者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别人绘画时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学习别人的绘画技巧。其中,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现有的绘画技能表达绘画主题,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视频、临摹他人的画作或者与其他学生一起思考,有一个思路之后再绘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窗外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他们将自己的感情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绘画水平。
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绘画水平
俗话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相应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学生对于这门课就会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够深入掌握这门课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基础理论的学习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我认为这是学好一门课的秘诀。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一门课最重要的钥匙。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力弱、爱动、学习不踏实,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相应的图片,并将图片以线条的形式画出,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初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孩子用自己现有的绘画技能表达绘画主题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也是教师要做到的。其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绘画技巧之后,可以对学生的绘画水平进行效果检查,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绘画主题,让学生在上课时自由发挥,根据绘画主题完成一幅作品,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美术技巧。
(二)注重临摹和写生
临摹和写生本为一体,但是由于教师的疏忽,没有充分意识到两者相互融合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将两者分开,从而导致教学中出现这样的状况:要么学生只注重情感表达,忽略了对绘画技巧的锻炼,要么学生只注重学习绘画技巧,甚至痴迷于其中,却忽略了对情感的表达。一幅完美的作品不仅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画艺,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表达出来的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临摹与写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做好后期的修改工作
每当学生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时,就需要教师的评价与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结构,让学生通过模仿著名画家的著作,通过学生自我观察与反思了解自己在绘画上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之处,以此来做好修改工作。
三、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多样化的教训评价
评价与讲评是等价的,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讲评所具有的意义非凡。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和倾听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教师的讲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以及审美观念。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评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讲评,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人有五指且长短不一,何况是处于不同阶段、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注定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不同的人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各有千秋。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显而易见不能使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不合理、存在许多不对之处。因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使评价更合理,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可以进行互评、自评。针对不同的人选择的评价方式不同,让学生在他人以及自我的评价中慢慢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明白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为后续培养自己个性化的绘画技巧提供方向。
四、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老师的工作,小学美术作为促进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课题,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关注,提高学生对美术和绘画技能的兴趣非常重要。因此,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必要选择丰富的评价内容,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参考各种文献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小学生可以享受美术课,并不断提高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彬彬.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8.
[2]谢姜.小学美术综合课程建构的理论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82.
[3]王琛冬.新课标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