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 杨峰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体验

         杨峰
         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初级中学  443211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并且随着这种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还没有实际的、可供大家操作的东西。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去不断摸索和探求的。本文主要围绕改进体育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为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我们以此为依据,大胆对体育课堂进行改革,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课堂的各个基本环节入手,从课堂的小细节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关健词:兴趣  启迪 体验  有效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又苦又累而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是保证课堂有效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一)情境创设、启发教学。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例如,在《前滚翻》这一课时,先讲一个生活的实际故事:小军放学路上骑车回家,忽然撞到了一块大石头上,人从车子的前面翻了过去,就在小军落地的一刹那,他做了一个动作化险为夷。这个动作是什么?)、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给某项活动配上合适的音乐来烘托课堂的气氛,音乐能调节紧张情绪,缓解疲劳,起到放松肌肉和加强动作节奏感的作用。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放大、表扬,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例如:我任教的九年级有一个男生,体形肥胖,但他力量很大,我在教学推铅球和掷实心球时,就让他给同学做示范,他得到了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让别的同学重新认识了他,让他找回自信。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例如,在跳高、跳远课中采用不同高度、远度等,球类课中的让分及支撑跳跃中的降低高度等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科学组织、分组合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同组织形式来完成的,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着不同的作用与特点。

例如:在教学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时,将学生分为6组,先以《长征组歌》为铺垫,以出示挂图、长征诗为引发,将路的内容为《长征路上》:爬雪山(借助于搭垫子的主席台)、过草地(借助于草坪踏草墩)、过大渡桥(单脚连续跳过10米长30厘米宽的窄道)、渡金沙江(蛙跳10米合理分配在跑段中)、胜利会师(据体力冲刺到达终点,规则允许本组有先后到达终点,但本组全部到达为取胜)。这样一来,学生争先恐后、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等生动场面尽情展现在课堂上,学生劳而不累,乐而不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倡导竞争、调动兴趣。学生的特点是争强好胜,渴求表现自己。让学生以竞赛法进行小组赛,学生有了竞争,有了动力自然会很乐意去完成练习,学生既快乐又达到了练习效果。“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练习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竞争情境,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对胜队给予奖励,同时对输队同学加以鼓励,希望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会像获奖同学那样得到荣誉或奖励。这样既鼓励了输队同学,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下一节课的学习也有了一种期盼。
         (五)创设游戏、激发兴趣。将体育游戏融于体育课教学中,可以丰富体育课内容,给机械呆板的传统体育注入生机和活力,体现寓教于乐、寓教于体的特点。游戏本身具有竞争性、合作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游戏中的练习,能增进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意识。例如:上实心球课,实心球课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下,我以打保龄球小组赛的形式组织了这节课,在课前准备好了大量的矿泉水瓶,里面装上少量的水,放在规定的地方,让学生手拿实心球以打保龄球的形式投准矿泉水瓶,将矿泉水瓶打倒多的一组为胜队,并给予该组一定的奖励。由于学生自控力不够,兴趣容易激发而不易保持,利用孩子们“喜新厌旧”的多变心理,教师可创设各种游戏,促进学生在游戏中保持学习和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兴奋地投入一堂课的全过程学习。例如耐久跑教学中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跳绳、“铁人三项”、 “按图寻宝”等练习保持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运动技能的掌握。
         (六)课内外衔接、保持兴趣。虽然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由于体育课有其特殊的一面,有许多练习需要延伸到课外来提高质量。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同时阻碍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终身教育。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利用学生的各自爱好,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各项比赛(如:乒乓球、篮球、跳绳、田径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特长,感受体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荣耀,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多了解其它方面的知识,要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阅读、围绕自己的工作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横向知识、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幽默的时机,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兴趣投向体育,进而培养起他们对体育的爱好,并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资料:《中学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