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新模式打造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陈亮
[导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

         陈亮
         广东省惠州市第七中学  516000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结合创新观念设计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丰富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创新模式下的课堂中认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积极的讨论中促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情境开展教学,让他们在直观化、生活化的教学中进行独立思考,结合实际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推动创新教学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高效课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标的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双边关系,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学习培养道德和法治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素材、生活素材等内容为学生打造丰富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在情境下进行主动学习探索,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在创新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拓宽了视野,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讨论,随着掌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增加,促进了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打造了优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
         一、加强教师指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积极思考理解教材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受到知识、精力和思维的限制,不能深刻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根据他们的思维情况进行启发,使他们能够深入思考,顺利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激励,提高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热情,通过主动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氛围活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在充足的思考空间中进行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探究,主动与教师针对疑问进行交流讨论,推动学习的不断深入。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培养道德与法治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在初中道德和法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道德内容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借助多媒体直观情境给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通过观察多媒体播放的内容进行思考,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良道德行为,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例如,在教学《尊重他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给学生展示两张图片,一张图片内容是:公交车上一个乘客往窗户外随口吐痰,落在了车外的行人身上;一张图片内容是:运动场上,比赛双方运动员握手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两张图片,让他们说一说看了两个图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通过主动发言和倾听其他学生发言,学生认识到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
         (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把多媒体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给学生播放同龄人的犯罪案例视频,可以提高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关注度,通过认真观看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教材内容的学习中,结合视频来理解教材内容,并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分析视频内容,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实现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预防犯罪》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视频,让他们认真观看视频,分析案例中行为人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引入有关犯罪与刑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通过多媒体情境下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能认识到不良行为以及不良行为造成的危害,使他们树立法制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更好地约束自己,自觉遵纪守法。
         三、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把教材中的分散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存储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运用发散思维,把一节课设计到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画笔绘制到思维导图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学过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存储在知识体系中,在运用知识时便于对知识的查找和运用。
         四、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感知能力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内涵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这种高尚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既利国利民又利人利已。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初中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已成为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共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坚持新课标的要求下努力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的情境、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在创新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教材中的内容,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并能用掌握的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打造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9(10).
[2]冯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