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芳
湖北省潜江市渔洋中学 433100
摘要:就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将其人文关怀的特性充分发挥,以长远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人文素养资源,并将其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关联,重视初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同时在其生活、学习中进行有效渗透,充分发挥此门课程对初中生全面成长的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渗透策略
引言
当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与教师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教师个人素养有关,与学生的参与、实践也有很大的关系。想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就要改变当前教学模式,以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结合多种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强化自身人文素养培养。教师也要在充分挖掘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验,促进道德与法治与人文素养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途径。
一、培养人文素养的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活动,课上知识传授、环境影响等途径将人类优秀的文化与成就传播给学生,以提升学生的修养、气质,完善学生的品格,并让这些优秀的文化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内在品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教导学生学会怎样处理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情感方面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素质和内在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塑造思想品德与形成价值观的初始期,同时,顺应时代的需求,如今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强调教学的“人文性”,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抛弃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的错误理念,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体会与感想上,将学生的道德情感、精神文明、价值观念当做此类课堂的主要内容,最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会探索,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一)创新备课模式,改变人文素养教育方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坏对人文素养培养的优劣有很大的影响。在讲课之时,教师不能一味继承传统模式,要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完善当前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情感,并以调动其积极性和兴趣为出发点,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和方式。通过自学、互动、展学等方式,让学生不断加深对人文素养教育的理解,并深入其中探究更深奥的知识。教师还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角色,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思路上的指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这个环节中探索人文内在品质,提高自己的品德和素养。以《家的意味》这堂课为例,教师在开讲之前,首先要制订好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让学生从课文的讲解中感受家庭的温馨和重要性,激发其孝敬双亲的情感。
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孝行概念以及行动的理解,提高其孝敬双亲师长的实践能力,丰富人文素养在课堂上的体现。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去讲解,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和了解。比如“春节前返乡大军”“春节前抢票购票数据”等,通过影像资料让学生思考家乡对离乡人意味着什么,大家为什么要在春节前返乡等。在图片和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教师还可以抛出几个问题:“你心目中的家乡是怎样的?”“中国人回家过年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因素?”“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何种方式孝敬父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能更好地深入生活,升华情感,从而产生感同身受之感。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
(二)在授课过程中落实人文素养培养内容
如教学《同学之间》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相表扬和自我批评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评价和表扬的过程中,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并明确自身短板,继而不仅可互相促进成长,而且可拉近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于其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三)改变教学场景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大因素,好的环境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设置各种情境假设,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老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创造出的场景中解决出现的问题,老师则在一旁观察学生的动态以及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后帮助学生改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切实体会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作用,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与观念,提升自己的人格,增强自己的法治观念,进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在课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教学《我的修养守则》一课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同学之间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并要求其结合此类现象提出解决建议。由此可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更加客观地审视社会,并由此映射自己,透过事情表象探索其实质,对学生个体人文素养的持续强化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
初中生处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的时期,所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对其非常重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入人文素养教育,符合当下教育的需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多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多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观,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道德意识,让学生成为积极向上的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方丽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A5):1-2.
[2]杭清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9(34):42-43.
[3]金建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J].环球首映,2019(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