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晓
浙江省浦江县南苑小学 322200
【摘要】《礼记·中庸》有记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就是“事先”、“预备”;“立”,是“成功”之意,也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学习亦如此。本文阐述了课前预习的四个步骤:一、酝酿前奏曲调,激发兴趣;二、授予预习方法,培养习惯;三、划分阅读层次,提升能力;四、精心设计训练,突出重点。
【关键词】预习 兴趣 方法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酝酿前奏曲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乐于预习,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一开始能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快乐,那么在以后的预习中,学生将会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2020年寒假的特殊性,更是向我们诠释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线上每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只有20分钟,如何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呢?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线上教学第三个星期的语文课,我们都在学古诗词诵读。课前,我会提早让学生做这些工作: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预习时,同学们有所得有所惑;带着问题进课堂,既能提高听课专注度,又能各取所需,答疑解惑;课堂上还能与同学分享所得,“预习”的好处一举多得。
每周两节的导读课,我们都在学小古文,我会在上午自主学习时间里布置学生预习的任务:1.誊抄原文在自己的小古文本子上。2.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查字典,标注拼音。3.读通读顺,按自己的理解读出节奏,注意停顿。4.微信私发朗读语音或小视频给老师。学生最喜欢的是发朗读语音这一环节,他们会在上课前几分钟把语音发在钉钉班级群里,进直播间的等待时间里,我就播放学生的朗读语音,边听边纠正读音,在两三分钟的时间里既把字音问题解决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轻松做到无缝连接初中的文言文学习。
二、授予预习方法,培养习惯。
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单元导读,结合课后习题,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使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搜集整理。
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可以上网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去网上看看同名动画电影《鲁滨逊漂流记》,布置学生阅读整本书,并写下对人物的评价。待到课上,将看电影后的感受、阅读书本后的读后感、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分步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对学生来说,它既是一种语文能力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词;第二步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划分阅读层次,提升能力。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可见,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要求,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二〕问题导学,先问后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课《腊八粥》一文,在预习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几件事?哪件事是详细写的?”学生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开始自读课文,并尝试着自主解决问题。
〔三〕精彩经典,多多积累。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第八自然段描写榕树的茂盛与生机勃勃,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读课文,想想巴金先生看到的榕树是怎样的。预习时,这一段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像榕树的高大茂盛与勃勃生机,直至成诵。
〔四〕及时鼓励,总结评价。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者,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四、精心设计训练,突出重点。
有的课文在预习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点难点,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四年级下册《白鹅》一文,在预习中指出:弄清“高傲”这个词语的意思,把课文中表现白鹅高傲的地方划下来,这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围绕这一重点,可以设计以下训练:
“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初步理解“高傲”的意思。
讨论:“课文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高傲?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在这个预习训练中,学生找到了全文的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找到了一个过渡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从而知道鹅的高傲表现在以下方面: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这样设计训练,把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处于主体的位置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真正体现学生的乐学、会学、想学,真正进入语文学习的乐园中。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