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编教材下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   作者:颜莺
[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颜莺
         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36236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新教材在编排上的变化引起了教师的普遍关注。那么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并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呢?
         一、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家已普遍认识到建构明确、合理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选择仍然是个大问题,原因既在于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存在一个落差,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之间又存在一个落差。
         如,朗读,初入学儿童的第一次朗读和经过两年正式语文学习后的朗读,要求必然是不一样的。统编教材在“朗读”能力的训练上,用课后练习的呈现方式,清晰地画出了螺旋上升的能力曲线图。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秋天》一课,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读好“一”的变调;在《雨点儿》一课中,则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对朗读训练的要求在逐步提升:从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到读出长句子、读好对话、读好感叹句,再到边读边想画面、读出不同语气、学习默读等,学生读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把教学内容放在某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发展体系中去考量,是保证阅读教学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二、问题化教学
         问题化教学,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发展高级思维技能,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目前的阅读课堂,普遍存在着“一问一答”的碎片化阅读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细碎问题里亦步亦趋,学的时间和空间紧促、狭窄,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思维、情感、审美等的发展,更不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采用问题化教学,则把“学”的责任和任务都移交回学生,让“学”真正地在课堂里发生。
         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比尾巴》一文,依据教材特点以及课文内容,教师采取问题一体化的形式引领学生阅读。

在具体的问题上,教师这样设计:
         1.比尾巴的都有谁?谁和谁比尾巴?
         2.比尾巴有哪些项目?
         3.比尾巴的结果如何?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思路有许多,可以紧扣题目设计主问题,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有的用来揭示中心,有的用来交待写作对象,有的提出论点问题等,抓住题目来设计问题,往往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也可以从文章结构脉络设计主问题,作者写作的思路会体现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循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教学问题, 也是常用的问题设计方法。因此,教师要精心阅读文本,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教学主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三、操作化教学
         小学生的认知是以动作、形象为优先手段的。只有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组织教学,才能取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篇章内容的“操作化”组织,将“听”“做”“想”“讲”等活动有机地结合,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也可围绕单元主题开展活动。总之,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学习,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坐井观天》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青蛙与小鸟就天有多大展开了争论。它告诉学生: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时候眼界要开阔,不要像青蛙一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在教学时,许多教师只是让学生把课文读一读,再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方面,有些教师怕学生记不住,以文字的形式将寓意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形式机械呆板,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只有学生自己“悟到”了,才会在生活中产生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学生阅读,使学生理解了课文,掌握寓意。首先,让学生多读,注意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其次,让学生再次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青蛙和小鸟的想法为什么会不一样?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在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蓝天下,亲自去做一做这个活动(可以用书本遮挡住眼睛的两边)。这样,让学生亲自体验到青蛙与小鸟看到的天为什么会不一样。其三,让学生讨论: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身边有没有像青蛙这样的人,他们有哪些表现。如此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寓意,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体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板块式教学
         板块式教学,教与学不是单纯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双方互动的辩证关系。教师教的目的不是为了授予,而是为了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板块式教学,有利于凸显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有效地解决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有利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状态,自由组合,成就不同的课堂精彩;有利于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知识建构,突破单一线性设计的由甲到乙、由乙到丙的累积式的知识学习,而把甲、 乙、丙知识进行多种组合后,进行思维碰撞, 促进新的认知与发展。
    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
要让学生对一堂课始终有兴趣,就要把握好知识体系、设计好问题,并采用板块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悟、体验,从而真正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