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   作者:黎刚
[导读] 创新意识是人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主动去探索未知领域的观念和动机
        
         黎刚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实验小学,江西抚州 344800)
         摘要:创新意识是人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主动去探索未知领域的观念和动机,是人运用自身能力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中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满足考试需要,更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对策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进度,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枯燥单一的课堂环境也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思维定式阻碍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大量抽象概念的
         基础性学科,其内容与思考方式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水平的培养与很多数学公式、定理的理解都跟人的逻辑思维水平有关。少年儿童在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方面,其基础抽象思维水平的不足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理论与知识的认知和学习往往表现为只能够依靠死记硬背记住内容而不了解其含义,这使得学生在做某些固定试题的时候表现得较为出色,而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解决不同问题就会表现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去运用。这都是因为学生的数学能力未真正培养出来,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阶段他们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而数学课程又是一门极具思考的学科,往往教师在讲解一道题目时,不会选择最容易的解法,没有对多种解题思路引导。
2、从众心理影响学生思考。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一些积
         极的学生会用于回答教师的问题,而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目中的答案与这些同学回答的不一样时,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想法产生疑问,不能够在心底坚定自己的想法,最后只能将其改成和别的同学一致的答案。这种从众的心理都是由于学生不自信的表现,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终失去创新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一堂课的开始是尤为关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刚进教室就会说:来,大家把书翻到某某页,我们来学习一些某某课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开始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导入,是一个良好的课堂开头。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一些有趣的事物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游戏教学。例如:让学生理解“整除”、“余数”的概念。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12张卡片,并且让学生将这些卡片进行分堆,并且规定每堆卡片数量必须相同。学生经过动手操作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5堆的卡片会有多余的卡片。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来开展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整除”、“余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游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就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增加课堂上的互动时间,将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这样不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如:在数学教材《量一量,比一比》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将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分配,向他们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根据教师的安排,学生会积极的测量身边的物体,在自己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得出结论,不仅加深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模型思想,这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有利的帮助作用。
         4、灵活使用教材训练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采取的是依托于教材进行的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思维惯性,教材所提供的答案为标准答案,以教材所给出的知识作为学习与记忆的方向,而陷入这种思维惯性当中。学生就会过度依靠对教材的死记硬背而不去主动思考数学方法与数学概念的含义,而要打破这种思维惯性,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课堂训练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设计出脱离教材的课堂训练让学生去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问题的解答,这样学生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可以参考而只能运用掌握的数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具备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与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认知数学问题,解答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
         5、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数学问题结合生活,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同时这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生活化数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生活经验,大胆的数学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测,这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起到了帮助的作用。如在学校的体育馆内收集运动的器材的数据,篮球有多少只、羽毛球有多少只等,并且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做好数据的统计。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分组合作也拉近了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
         6、布置开放式的课后作业教师也能通过开放式的作业布置,锻炼学生的解题答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例如在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其练习题的设置普遍都是一个长方形中给定长宽数据,然后让学生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这种练习题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就可以自行编制开放式的练习题,如“假设我们要给班级里的窗户制作一个窗帘,窗户的长度是2米,宽度是1米,那么我们需要购买多少面积的布料呢?在练习题中,有的学生首先数出了班级里的窗户的数量一共6扇,然后所需购买布料的面积就是2×1×6=12。有的学生则认为,为了达到更好的遮阳效果则需要购买更多的布料,如每扇窗户的长度高出10cm左右。这就是创新能力的形成,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完成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也能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7、树立优秀典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在学生中将创新意识较强,在数学学习方面具有较高主动性和思维水平的优秀学生作为榜样重点推出与表扬,可以在学生中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小学学生理性思考尚不完善,自身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具备创新意识,即使教师通过努力去进行培养,在具体的学习上学生对于创新意识也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通过榜样的树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参考与学习的对象,通过对榜样的认识与其学习方法的认识,学生就会对创新意识具有更准确和清晰的认知。 
         数学作为学生启智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解放传统教学思想,创新变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数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洁.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8(12):49-50.
         [2]缪全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95.
         [3]梁倚萍;浅谈小学数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0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