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   作者:张 慧
[导读]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它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
        
         张 慧
         (唐山市路北区龙华小学,063000)

         摘要: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它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音乐教育是这门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以音乐与生活相结合为基本途径,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育 生活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它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音乐教育是这门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在音乐中探索生活的奇妙,在生活中寻找音乐的节拍,让音乐与生活互相融合,是音乐教育艺术性的根本所在。
         像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特定的生态环境一样,音乐教育这门艺术也需要适合的条件与环境。在对《音乐课程标准》的探索与实践中,我认为适合音乐教育的这片沃土扎根于生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以音乐与生活相结合为基本途径,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一、教材内容编排的生活化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将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的结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旧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老化”缺乏新鲜感,版面设计呆板、不生动,音乐习题枯燥乏味;课改后的教材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内容来源于生活高源于生活,提供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广阔空间。
         例如歌曲《红眼睛 绿眼睛》,编者从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入手,把小学生应遵守的相关公共道德规范,以正确与错误两种方式呈现出来,并把这两种行为比为生活中的“红灯”与“绿灯”,在学唱歌曲和歌曲游戏中引导学生自我判断,提高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又如欣赏《在钟表店里》,首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各种钟表的形状,聆听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然后用多样化、生活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
         二、教学方法运用的生活化
         每次看到教科书中那一幅幅漂亮的插图,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都不禁让我爱不释手,激情迸发。在生活中探索音乐的奥妙,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将是音乐教育最好的选择。


         1.教法运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例:在节奏教学中,前十六分音符节奏“xx x”,后十六分音符节奏“x xx ”,附点四分音符节奏“x.x”,如果通过讲解音符时值的方法进行教学则非常深奥,难于掌握;但如果结合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公鸡下蛋声“咯咯嗒”、马蹄声“哒哒哒”、知了的叫声“知. 了”让学生模仿,就直观形象而且印象深刻。
         又如在讲解音乐知识声音的强、弱时,让学生通过老虎叫与小猫叫、寺庙的钟声与碰钟声等自然音响的对比,感受声音有强有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教法运用与生活体验、相关文化相结合
         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实施方案中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1)让学生“动”起来
         动手动脑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兴奋点,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中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欣赏《春天音乐会》中,学生开动脑筋亲手制作了各种打击乐器,用以模拟春风、春雨、春雷、春水来临时的景象,让抽象的乐曲变得生动、精彩。
         (2)让“多媒体”进课堂。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展现的直观性,完美的画面,震撼的音响,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强烈的冲击,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进入情境。如在活动《田园随想》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聆听、观察各种田园风光的音乐、名家画作来展开田园随想,直观的感受胜过抽象的千言万语。
         三、教育评价的生活化
         《音乐课程标准》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教育评价的生活化体现在它改变了以往的学分制、等级制,而采用了形成兴评价为主,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
         网络应用的普及让我的“音乐网页”应运而生。活泼的网页设计综合了“小歌星”板块的自评与互评、“家庭音乐会”板块的他评,注重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艺术实践、艺术表现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与生活就像种子与土壤,生活的大熔炉为音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让音乐教育在生活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 朱莹.??黄河之声.?2018(23)
         [2]解读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及其实践[J]. 黄琤玮.??北方音乐.?201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