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理念引领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   作者: 姜文
[导读] 构建养正文化,为培养素质文化学生创建合适的环境,

          姜文
         平阳县昆阳镇第五小学        浙江  平阳      325400        
         摘要:构建养正文化,为培养素质文化学生创建合适的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养”即为培养,“正”即为礼正、学正、德正、行正。养正校园文化是学校应该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从小学校园的环境、课堂、制度和学生进行研究阐述。
         关键词:养正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 思考与探索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养正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丰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筑基”的时期,小学校园作为小学生的教育重地,应该重视起养正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渗入,以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准则、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提条件,以完成新课改的目标。
         
一、构建养正主题文化理念系统
         养正理念是由教学方式提取出的一种教育理念,由养正理念孕育的养正教育,引入学校后主要内容为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由养正理念引领的校园文化,主要以养素德,正学风为核心,以健康成长,道德为人为准则,构建养正校园文化,养成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以促进“养正习礼 智健人生”内涵发展为办学理念,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礼正树人”“学正求实”“德正修业”“行正求真”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小学。
二、构建公正自觉的养正管理文化
         管理制度的对象是人,即以人为出发点,制定高效依法的管理制度。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完成,小学校园也逐渐建立适应当代教育形式的管理制度。此制度能使管理的对象自觉的完成任务,并对所有对象保持公正。此管理系统往往不需要人去维护,教师和学生会自觉地遵守并围绕此管理制度运行。比如,学校的奖惩制度,学校为表现好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表现较差的班级则给予鼓励,班级的教师和学生则会为了得到荣誉而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不仅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也能培养学生勤奋努力的品质。
三、构建健康文明的养正学生文化
         学校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要做到正确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学校应先重视起学校的的规范化管理,以礼养正,让学生活起来。开展习礼仪(四仪、八礼)系列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仪: 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八礼:课堂之礼、集会之礼、路队之礼、课间之礼、待人之礼、用餐之礼、劳动之礼、仪表之礼。还规定“早”、“小”、“实”、“恒”的施行方针。培养学生早睡早起,事情早做,不要积累的习惯;培养学生注意小事,仔细观察,不忽略任何细节的行事准则;培养学生务实进取,踏实稳进的态度;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遇难不弃,迎难而上的精神。
四、构建先学后教的养正课堂文化
         养正课堂即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养正教育的施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课堂形式,不仅仅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做到“学”和“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探索,从而使学生培养思维。养正课堂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五、从校园环境开始,为养正校园文建设做准备
1.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学生附近的场所,校园物质环境范围很广,比如校园绿化景观、楼道、教室、操场、树木、桌椅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的建设资金也越来越多,小学校园的物质环境有了很大的进步。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进行精神思想教学的基础。

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时刻影响着学生身体和心理。小学学校在开展养正校园文化时,要重视起校园物质环境对养正校园文化的影响。
2.校园制度环境
         小学校园的管理制度不仅面向学生,也面向教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提高小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育部要求全体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强化自身品格,为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建立树立榜样。小学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并认真履行,做到教书育人。教师思想的高度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筑基”的时候,学生的一样一行都会模仿老师或家长。教师为学生梳理良好的道德榜样,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道德的思想品格,有助于养正校园文化的形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锻炼,使身体健康的成长,学校规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规定每周一举行升旗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小学校园的制度环境,为养正校园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为养正教育的施行开了头。
3.校园活动环境
         校园和家庭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校园又是小学生思想和学习启蒙的地方。小学学校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在校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以及活动环境的安全。为了促进养正校园文化的形成,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运动会或在节日时举办文艺活动。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更能锻炼团体协作意识,运动会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也能磨练学生的精神,长跑运动等耐力运动让学生学会坚持,比赛的输赢让学生学会荣辱以及健康的体育精神。如庆“国庆”的文艺活动,增加了节日气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了小学生思想的完善。校园活动是向学生宣传文化,感染学生思想的重要途径,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校园活动,定期举办,从而促进养正校园文化的形成。
4.校园精神环境
         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场所,只有具有校园精神,才能真正体现学校的灵魂,才能引导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校园的精神是校园的中枢,学校在教育经验中总结提取出校园精神,学校具有的精神文化氛围,能够影响到小学生,的思想培养。校园能形成人人践行“礼正树人  学正求实  德正修业  行正求真” 校园精神,关系和谐。通过“学正课堂”“精品课程”的开发及“精准评价”制度的实施,促使学生养成“学正求实”精神面貌。随处可见学生在“养正学苑”中感受校园“正”文化,熏陶学生高尚情操,在各项学习活动中 “习礼”“守礼”“行礼”,“礼正树人”深入人心。教师向学生渲染“行思不息 ,求知不倦 ”的学风,传达自强创新,务实严谨的精神。从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校园精神环境的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完成形成养正理念带领的校园文化的 “培养习礼仪、长智慧、健体魄的养正学子”的育人目标。校园物质环境也是学生的教师,其在不知不觉中就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创建养正校园文化,重视起校园物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总之,构建养正校园文化,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要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教师要构建身正为范的养正教师文化,学生要积极的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养正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养正校园文化在校园中的形成是必然的。不仅能让学校做到教学、素质两手抓,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提供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奠定基础。养正校园文化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经营,这不仅能让学生受益,也能让教师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进步,从而构建和谐健康的学校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宗海.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学园,2018,11(36):199-200.
         [2]李福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数码设计,2017,6(11):123-124.
         [3]刘治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