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   作者:何明凤
[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何明凤
         山东省临清市尚店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中,我们可以解读《课标》对于写作的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这样就适当降低了作文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使习作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否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呢?我长期在农村教学,深感情况不容乐观。通过十几年对农村学生作文分析以及对学生调查了解,发现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写作没有兴趣;2、觉得无内容可写,原因是缺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语言枯燥,不具体;4、题材千篇一律,不能表达出学生的真情实感;5、将背诵的作文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知识。
         近几年我开展了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结合农村现状,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身处农村,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的孩子身处大自然中,淳朴的民风民俗,四季的美景,广袤的山河,祥和的村庄……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于这些宝贵的财富,我们往往是视而不见。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定能在习作之树上结出硕果。因此,要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叶圣陶曾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培养这种能力的方法有:
         1.留心观察,及时记录
         要求每生一本日记本,其中可分“家乡美景”、“心情写真”、“街头偶遇”等栏目,“家乡美景”引导学生睁开双眼,重新认识家乡。走,我们去郊游:村旁的小河,门前的池塘,家乡的田野……拥抱哺育我们的家乡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大自然,也让家乡走进他们的心。“心情写真”则记下自己或开心或悲伤的心情。“街头偶遇”记录偶然发生的事件……学生上交日记后,我都尽快批阅,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做法即鼓励写得好的同学,又激励写得有进步的同学下次写得更好。通过这种形式,使好同学信心更足、使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每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作文内容渗透在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春季组织学生植树,提出明确要求:每3人一组,植树结束后,利用习作课引导学生回忆本次植树的全过程:
         (1)你选择了和谁一组,为什么?
         (2)你们是怎样分工的?
         (3)植树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是怎样克服的?
         (4)植树时,你们的心情如何?最令你们难忘的是什么?
         (5)通过这次植树,你有什么收获吗?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学生回忆本次植树的全过程,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听。分组后,学生就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很快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第二天,学生上交的作文再也让你感觉不到单调、枯燥了。


         农村的孩子知识面窄、信息量小,要让学生写出丰富内容的作文,结合农村孩子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二、丰富语言  拓宽思路
         1.扩大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适当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可以开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家里的书目提供给图书管理员,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次,可与条件较好的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孩子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帮助。第三,教师有选择地推荐优秀读物。同时,鼓励他们摘录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并对习作中能灵活运用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激起学生们的爱读书、勤练笔、善积累的习惯。
2.做摘抄笔记
         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仅靠增大阅读量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还要做摘抄笔记,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例如:要求本周摘抄有关人物的,给学生将人物的又分成若干类:摘抄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动作、人物语言等等。学生摘抄的词句都是贴近他们的生活,而且又都是自己喜欢的。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词汇量丰富了,在写作时,这些优美生动的词句就会信手捏来,下笔成文。
         三、重视批改  精益求精  
         对于作文的批改,教师往往是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勾勾点点、圈圈画画。我认为要想使批改更具有实效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的面批。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要重视学生自批、互批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重视作文的批改,而且批阅要及时、细致
         教师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批改,教师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可以了解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为再次作文做好准备。教师最好采用面批,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能直接及时的得到帮助。除了面批还要做到细致,我认为细致不仅是修改错别字、纠正病句,还要从片段的安排方面帮助学生看结构是否合理恰当正确。我们要从细致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2.培养学生自批、互批的能力
         《课标》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高年级提出:“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让学生有“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的想法,要让学生把批改作文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通过对学生自批、互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自批、互批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每次作文初稿完成后,我都要求学生自己先大声的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有句子不通顺的、写错字的、多字少字的地方要及时改正过来。然后分组,一人读,其余人听,发现问题互相修改。这样既能加强交流,使学生取长补短,又能使学生在读、听、说的过程中提高作文水平。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了发现问题、多次修改、逐步完善的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师要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教给学生方法。首先是读,通过读检查作文中的错别字,是否存在语句不通顺或是语病的问题;其次是要看,通过看检查作文中的标点运用是否准确,格式是否正确;第三是要查,通过体会看看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晰,重点内容是否突出;最后这几点都修改后,再次通过朗读看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批、互批时,要用统一的符号,保持卷面的整洁。
         在农村小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仅仅采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练”为主,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