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友希
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省 福州市 350500
摘要: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利用生活案例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能够显著提高课堂趣味性以及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是就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尝试与研究谈谈自己粗浅看法。
关键词:生活案例;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
在当前核心素养理念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加强生活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弥补教材的滞后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应用生活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体验感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一、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含义及意义
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初步拓展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时政热点中选择某种现象或典型事件,并进行情境描述,以文字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分享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通过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只有融入到生活中才有生命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选取生活案例并进行合理创新改编后应用于课堂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加以生活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促进道德与法治课育人目标的达成。鲜活的生活案有利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增强学生体验,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感悟,更加深层次反思和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利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加准确有效对社会现象进行全方位了解,并且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策略
选择案例是运用案例的前提,所以首先要讲求策略做好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作为政治教师,所选的案例应是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符合课程标准“三贴近”原则,引导学生心灵,找到共鸣的切入点。因此,在平时,我们要做好材料的积累,要多注意与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时事新闻,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做个道德与法治的“有心人”。为确保案例的真实性、科学性、权威性,案例的来源尽量来自权威新闻机构、报刊杂志、网络上视频等等。教师还要对这些材料加以分类记录,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有效运用。
(一)运用生活案例激发学生思维
在以往的模式当中,很多教师往往仅仅只是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常都是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过于被动,同时,没有过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研究,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厌恶、厌倦的情绪。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出现情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框内容时,可以通过利用典型生活案例——“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对祖国的忠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事例分析给学生提供示范和榜样,确定本课的情感基调,通过针对生活案例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培养捍卫国家利益的情感,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二)运用生活案例进行课堂辩论
利用生活案例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辩论,能够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实现互相交流、沟通,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遵守规则》这一框题内容时,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不遵守规则造成种种不良后果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感悟,优质的个人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秩序,而良好的社会秩序则需要大家遵守社会规则,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规则,明了社会规则促使社会生活更加井然有序,社会规则是人们实现自由的重要的一道保障,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规则意识。还要结合事例开展分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可以了解到自由和规则两者间的关系,明白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受到法律和道德所约束的,在行使自由权利的过程当中也需要维护他人的利益,不能损害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促使学生明白,在社会上需要互相遵守规则,这样才能够让规则可以真正保障每一个人的切实利益。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利用生活案例丰富学习内容
针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来讲,其理论性较强,在教材当中也涉及到了丰富专业术语,为此,学生通常都表示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利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促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复杂的知识更加简单易懂,同时鲜活的生活案例,弥补了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丰富了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法不可违》这一框题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入一件社会上很小的违法案例,如拾得遗失物不还,擅自砍伐自己种的大樟树等,让学生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当中很小的事情已经违法,违法无小事,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对于违法行为产生初步的思考,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其次,要通过重大社会犯罪案例,如毒品犯罪案件,进行分析说明,对犯罪的特征逐个分析,让学生深入思考,认清违法犯罪的后果。培养学生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最后,引导学生比较违法案例与犯罪案例区别与联系,明确不同违法行为所需要承担的各种法律责任,同时懂得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少年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加强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合理及科学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运用好各类案例,让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生活案例进行更加全面深入讨论,提升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道德品质都具有重大的价值以及意义。
[本文系福建省连江县教育科研2020年度规划课题《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LJJKXB20-0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钱小军.会问,让学习更有深度——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改进[J].华夏教师,2020(01):75-76.
[2]梅花.初中道德与法制一例贯穿教学方式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4-5.
[3]汪剑锋.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才智,2019(3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