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西
(齐河县第四实验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1100)
内容摘要: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学习上的秘诀,那就是要想学好语文,首先要对所学习的课程充满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探索的动力,要想让学生学无止境,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否则,一旦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就将会呈恶性循环状态。
关键词:环境影响 创设情景 课外活动
一.引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他们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由此可见,学生若无浓厚的学习兴趣,便无学习的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语文也难以学好,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语文学习环境的影响
所谓语文学习环境,就是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尽可能是普通话。这一点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我们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所能接触到的基本都是我们的母语,也正是如此,对于普通话的使用也造成一定局限性。如果我们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尽可能让孩子说普通话,让孩子看到和学习语文的规范字。如:校园内的警示牌、标语牌、宣传牌,班内名人名言,等等。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用标准普通话语,想办法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兴趣渗透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双边活动,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激发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语言环境及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三.创设形象生动的情景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语文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为了让中学生在40分钟内保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让教学情景化,让学生乐于学。
1. 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简单的课文内容赋予生命。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情景符合中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
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不仅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的进行语文交际活动。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2. 课前热身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几分钟,新颖有趣的课前热身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如:讲语文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气氛。有些简单的语文小笑话和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前热身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往往能去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游戏设计
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做游戏的。将丰富有趣的小游戏带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把单调乏味的学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给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学生乐而好学。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语文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语文学习园地或办语文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病句、辨析词语用法等;可以成立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表演语文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语文竞赛,如:书写竞赛、朗诵比赛、生词听写竞赛、成语接龙比赛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习语文,课下也同样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教师怎样设计一堂好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三十年》 北京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