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王蓉
[导读]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感受
 


                             
         王蓉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北街小学          四川成都                    611630
         【摘要】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感受,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因此,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能动。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从更多的角度和创意性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会学习,张扬个性,健全人格。
关键词:角度 情感 阅读 创新 实践
         走进语文教学,审视阅读教学,解读鲜活的教学片段,探索回归语文情感本性,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在语言的世界里踏实地行走,真实地收获,真正地成长是素质教育旗帜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新时代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探究性学习,特别是创意性和情感性的发展更是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多样化趋势。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本文就阅读中的精读,简述其中的多样性和创意性教学策略。
         精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基本课型,在精读课中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的多角度
         1、阅读顺序的多角度
         阅读顺序有以下三种:(1)循序阅读;(2)变序阅读;(3)以点带面。根据课文特点和个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  
  (1)循序阅读:循序阅读是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沿着作者的思路去读。阅读时,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深入地阅读。每篇课文都可以用循序阅读的方法。
  (2)变序阅读:变序阅读是不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而是先抓住文章结尾或文中的重点部分,如,重点段、过渡句阅读理解,然后在其牵动下,理解全篇。变序阅读,从重点的地方突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如,《赵州桥》一文的教学,可以先抓住“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过渡句,然后分别找出写“坚固”和“美观”的部分加以领会。
  (3)以点带面:以点带面是抓住文中可以拎起全文的关键词句,把全文的主要内容串起来,把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抓住。
          2、阅读方法的多角度
  (1)美读:就要动情和揣摩体味。朗读,能得语言的声韵之味,情趣之味;揣摩,能得语言的思辨之味,体会到语言的表达之美。如“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作者却用它在篇末独立成段,戛然而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应引导学生很好的揣摩体会。
         (2)疑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疑问思辨,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是从疑入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由题质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其次是带疑读书,要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书,寻找答案。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真正阅读的开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
         (3)比较阅读: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方法。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中的遣词造句的比较,思想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同别的文章的内容上、形式上的比较。如毛泽东的《咏梅》可以同陆游的《咏梅》比较,体会毛泽东的伟大的胸襟。教材中许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都可以比较阅读,群文阅读也体现了这一教学方法。
         (4)表达阅读:表达阅读,是精读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阅读内容、阅读感受等表达出来,以深化阅读、增强阅读体验。表达阅读包括口头表达阅读和书面表达阅读,二者均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口头表达可以是复述,可以是模拟导游,模拟采访,也可以是模拟辩论。书面表达可以是缩写,可以是扩写,可以是续写,可以是仿写,也可以是写读后感、导游词、采访记,还可以是小剧本等等。
         (5)学科融合:情节性强或对话多的课文,可以借助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象性强易于构成画面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通过图画能够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如,《慈母情深》对话多,适合演一演;《燕子》画意浓,可以画一画。

         
         3、阅读角色的多角度
课标指出:“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的换位:或把别人当别人,或吧别人当自己,或把自己当别人,或把自己当自己。
         (1)把别人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尽量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文本的原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如阅读《猎人海力布》》,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最后把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知道文章要赞美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这就是把“把别人当作别人”,是提高阅读能力最基本的训练。
         (2)把别人当自己 :把别人当自己,就是阅读的时候,要把自己摆进去,想象文中的一个角色(或作者)就是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感受。如《慈母情深》,读的时候把自己摆进去:假如我是这位孩子,亲眼看见母亲那么辛苦地挣钱,还支持我买书,我还会要母亲的钱吗?通过移情比较,能深刻地认识到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3)把自己当别人 :把自己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作者,根据作者的描述,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体验。如《荷花》一文,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池塘里的一条鱼,小荷上的一只蜻蜓,想象看到的景象。把自己当作作者或文中的一个角色,凭借文字描述去体会,有助于入境入情,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
  (4)把自己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假想在文章所描写的情境中,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唤醒主体意识、个性意识。《“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可以假想我和哈尔威船长在一起,让学生谈谈自己会怎么做。
二:阅读的创意性
         创新阅读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更新,更是阅读理念的创新。创新阅读在理念上把培养读者的创新精神作为目标,强调读者的主体意识,要求读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阅读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
          1、阅读的目的:创新阅读是为自己、为精神而读,由于精神的追求必须以主体意识为基础,所以学生关注得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                                                                                                            
          2、阅读的步骤:创新阅读教学是教师直接把文本交给学生,构建 “期待—反思—批判”的阅读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阅读期待是阅读行为的起点和准备,阅读反思是从阅读期待到阅读批判,是阅读能力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阶梯,阅读批判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和归宿,也是最具价值的阅读层面。
          3、学生与教师及作者的关系:创新阅读教学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上,要求教师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共同探究,即使观点迥异,教师也应如孔夫子一笑了之,因为学生也是各言其志罢了。至于作者,因其本意与作品在读者中衍生的新意相比,实在只是沧海一滴,所以学生悟得到是知音,悟不到也不是逆子。
          4、阅读的结果:创新阅读因为学生是有目的、有选择、有批判的读,所以读出的是创意,是个性,是反弹琵琶的新颖和玄妙,是通向自主和自由的蹊径。
         综上所述,多角度阅读和创新阅读是一种理念,它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代表了阅读教学的方向;是教师阅读教学的理想追求。因此,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感受,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研究阅读角度与阅读创新的策略,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会学习,张扬个性,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001年7月颁发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丛书之一 陆志平
薄俊生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3]《加强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曾祥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