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森
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 221700
摘 要:近年来,在初中教育工作中,“弱势学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针对这一现象,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以此推动学生的进步。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弱势学生”的激励策略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弱势学生;激励策略
引言
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涉及很多抽象的概念,学生不仅需要记忆重点知识,还需要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对于“弱势学生”而言,他们无法平衡学习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物理教师适当地采取激励策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适当的鼓励学生,及时地与学生沟通,并且反馈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进步。
1“弱势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
1.1教学过程存在断层
在当前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很多教师为了及时地完成教学目标,会自动忽略“弱势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能力,会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授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更加关注为学生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与解题步骤,这会在无形中增加“弱势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排斥。即使“弱势学生”认真地上课,也不容易跟上教师的上课速度,无法灵活地运用新知识。而且,“弱势学生”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在不理解新知识时,容易质疑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自身的学习能力,这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教学的过程出现断层的情况。
1.2实验技能的缺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物理教师更加关注理论教学工作,很少在课堂上进行物理实验,学生们对于实验操作事项的了解不够透彻。一般情况下,教师直接为学生讲授基础理论。对于“弱势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到的大多是空泛与抽象的内容。因此,“弱势学生”很难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利于其实验技能的培养。“弱势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实验技能,从而导致其学习方面出现问题。
2初中物理教学中“弱势学生”的激励策略
2.1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学习成绩方面来说,大多数的“弱势学生”成绩都比较差,而且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弱势学生”与教师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是,在“弱势学生”的内心依然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承担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还需要适当地充当学生的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内心需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讲解基础知识,还需要时刻渗透育人观念,随时关注“弱势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与学习上的困难。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弱势学生”会因为对某位教师的喜爱而对对应的学科感兴趣,能够主动学习某门课程,并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另外,教师可以加强与“弱势学生”的沟通。从总体上看,“弱势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足,失败的经验比较多,内心会有孤独感。当“弱势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希望和教师交流情感。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不应该过分批评学生,避免在学生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也能够防止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激励“弱势学生”。
2.2适当的鼓励学生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激励“弱势学生”参与学习。实际上,每一名“弱势学生”都希望有机会证明自身的价值。如果“弱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这种经历更容易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初中物理学科中涵盖的知识难度不同。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根据“弱势学生”的特点,按照课本知识的难度来设置学习任务,同时利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例如,教师在讲授“浮力”时,可以把新知识划分成三部分,分别是物理现象、相关规律、应用规律。“弱势学生”在学习物理现象时,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中可以获得成就感,并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了解相关的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实践证明,大多数的“弱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都可以有效地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地运通过鼓励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弱势学生”的进步。
2.3及时的沟通与反馈
采取激励策略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课堂外,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最终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更加融洽的关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测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大多数的“弱势学生”都对同一个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正确率不高,教师可以针对相关的问题,为“弱势学生”安排一次班会。在班会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已经掌握的内容和疑惑的地方。然后,教师负责总结。通过“弱势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课堂上忽略掉的内容,并且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弱势学生”多参与物理实验,重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在实验中吸取经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发挥激励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策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及时地分析“弱势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帮助“弱势学生”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刚.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7(Z1)
[2]朱新荣.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弱势学生"激励策略[J].西藏教育,2018,(6).
[3] 卢桂平.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0,(9).
[4] 杨洁.通过激励弱势学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成绩[J].活力.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