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慧
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中心小学
摘 要:微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它相当于一种带视频或音频的课件。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不超于5~10分钟的时间内,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这样做既突出微课的“短小精悍”特征,又揭示了微课作为教学媒体的功能。把微课的开发和使用纳于教学设计之中,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微课的应用应立足课堂,兼顾个别教学,重视课内外结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课堂教学
作为与教材配套的微课,具体到每一节课,还需要教师在应用前仔细观看,分清类型,明确使用目标。换句话说,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微课要与目标、内容相匹配。例如,对概念的理解,就需选择创造情景的微课;技能应用,需要提供示范性微课;探究性问题的引入,媒体要提供某种现象的微课,让学生提出问题和疑点,然后得出结论。所以,教师要事先观摩微课,熟知每一节微课的内容、功能、时间长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明确微课在课堂上应用的目的、环节及具体时间和顺序,让微课真正融入课堂,发挥作用。
一、巧用微课,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快乐地思考,是我一直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合理使用微课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乐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授四年级数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我搜索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红绿灯图片及动态演示图,配以解说词,制成微视频。学生看视频时就发现绿灯、黄灯、红灯总是依次变化。这时,视频中出现了画外音:“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灯、黄灯、绿灯总是依次重复出现’,这就是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它。”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成功地切入了该节课的教学主题。
二、巧用微课,解决疑问
现今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往往是些重点、难点,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教学时,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同时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解疑,将学生的疑问讲解透彻。比如,在讲解应用题时,较为经典的题型就是“间隔植树”问题,两端要不要栽树,我们的学生往往将这个问题搞混。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手段,给学生播放视频,告诉学生,植树问题,两端都要栽。然后可以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间隔”这一概念有着更透彻的认识。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进行强化训练,多找一些有关植树的问题,同时,也能用线段图辅助教学,让学生画三个点之间有两条线段,画五个点之间有四条线段,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再给以相应的情景,线段就相当于路段,点则是树苗,告诉学生,树苗的数量总是比路段的数量多一。有个这样的一个结论做依托,下次再遇到类似植树的问题,学生们不就会再犯迷糊了。
三、巧用微课,突出重难点
在教授《角的度量》一课中,如何量角是学习的重难点。鉴于此,我将量角技能的教学融入微课程,通过创设情境、认识量角器、介绍量角方法等分步教学,引导学生规范操作,掌握测量方法。该课内容中概念较多,而且十分复杂。
于是,我利用微课,进行动态演示。这样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复习及重难点的理解提供了方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很复杂,而微课可以将教学重点以单个知识点的方式呈现,内容精练,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吻合。因此,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有所领悟,充分体现了微课的作用。事实证明,微课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对于突出教学中的重点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四、巧用微课,突破算理
第一,利用微课自主学习算理。我的一位同事李老师需要教授《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其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它们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李老师首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分别借鉴与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为了凸显正确的画图方法,微课还呈现了一些画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二,通过微课将算法优化。我的另一位同事曾老师在设计《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了三个算理教学的微视频。学生在观看了微视频后,需要对三种算法进行思考,通过练习选择最佳方法,从而轻松、清晰地理解算理。计算课教学重在掌握算法,难在理解算理。在这节课中,我体会到了微课发挥的作用。一些简单的知识可以借助微课进行研究,这样的课可以上得更深刻、更有质量。
五、活用微課,巧设练习
微课的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练习,它设置的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的练习时间要长一些。这是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能够注意到每一名学生的练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且给予指导。这样一来,教师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能力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发现学生很难吃透几道易错的习题。原因可能是学生对于面积这个看似形象、其实难以想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我只能将易错题制成微视频,发布在班级平台上,让学生对照视频一遍遍地学习、分析、理解。最后,他们真正掌握了这一类型题的解决方法。
六、巧用微课,知识拓展
现在,网络在教学手段上给了教师大力支持,我们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知识。我曾经旁听过《圆的认识》一课。该课堂上,教师先利用一段小视频《车轮的起源》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接着,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探究圆的性质;最后,教师引用网络上的视频《方形车轮运动的局限性》总结出圆这个完美几何图形独有的特点。小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但微课在课堂上运用的时间是灵活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很难保持整节课都非常集中,再加上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弱,所以就要求老师在微课的展示时间上要更加合理地安排,要掌握好最佳出示时机,让微课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之,微课作为教学媒体,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必须遵循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意各种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理清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密切联系,科学适时使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