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魏文娟 赖盛蓉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级的基础学科,数学学习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魏文娟 赖盛蓉
        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天元中心小学校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级的基础学科,数学学习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数学学习很重要。核心是赋予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主要方法是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作为数学教师,要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分析
引言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而不是僵化的传输。这样他们才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独立看待和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意识是指可以转变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加强自我要求、行动能力。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主导权,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内涵
        所谓的自主探究课堂,其实就是在课堂中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那么什么是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呢?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不仅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人们也提高了对人才的新定义。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会促使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陋习,致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主动意识。不仅如此,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中能给学生传输的知识有限,如果学生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长。构建自主学习课堂,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汲取数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二、小学数学构建自主探究课堂的重要性
        小学正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构建自主探究课堂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很多益处:第一,自主探究式课堂就十分适合像数学、科学这种实践性强,需要学生有严谨的逻辑思维的课程,其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自主观察和自主思考的意识。第二,小学阶段的教育并不是为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多少知识,而是为了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爱好”,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坚持长期自主学习。第三,小学生对于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但又缺乏耐心,自主探究课堂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它鼓励学生动手探索、亲身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小学生性格的塑造。
三、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
从人的意识层面来看,人的认知过程建立在意识和无意识的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单纯的意识心理活动是不可认知的。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认知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愉快的心理体验,通过意识的统一创造高度的动机,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充实和快乐。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融合实际生活体验,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老师要把知识作为载体,从教育的科学性、启发性、实效性、课程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制定学生实际情况的三维目标,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具体化到每节课中,让学生们愉快地学习和学习。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増加教材的吸引力、注重学习策略
        小学生因年龄关系对新奇事物比较有脾气。这是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数学教材的取舍及调整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场景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调整,再加上有趣内容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新颖性。

小学生对精致的绘画、适合自己场景的语言对话、多种形式的教育场景设置有更强的关心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全面能力。例如,当我们说明特定的例子时,根据生活情况,老师可以设置对话场景,让学生扮演那个角色,在角色对话中体现我们的学习内容。这样有趣的教育可以降低枯燥感,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帮助小学生学习。逻辑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创造重要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只有加强实践和锻炼才能自由自在。在这方面,数学能力更依赖教师的指导,形成一种能力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的重点更是站在指导的位置,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二)问题探究,提升能动性
        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处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都有强烈好奇心的成长时期,因此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探索心理。老师在教学时,就不妨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意识。教师可以设置前置性学习的教学环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设置课前问题,引导学生课后通过教材、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自主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来对将要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例如,在要教学“平移和平行”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查找资料,找出平行与平移的含义,说出在生活中关于平行与平移的例子,鼓励学生尝试画出平行与平移相关的图案。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教材、网络查询,得到大量关于平行与平移的例子,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或事例和同学们探讨自身的查找结果,一起讨论交流总结出任务的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作业,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智能手机和电脑几乎是所有家庭的标准。老师在传统的书本作业中适当布置网络作业,以网络作业的趣味性和开放性为基础,在突破一系列关卡和PK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暑假期间,老师可以利用晓黑板应用程序,在家长的监督下,对学生计算数学练习题,打卡,互相展示成果,测试学生的执行力,一方面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在假期里不停地学习,为新学期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学后讨论彼此打卡的成果,交流各自的心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障。为此,我们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在课堂上,在家庭中也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协助。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老师应该提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学习,制作三角形学区,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制作三角形的过程中,要更加准确直观地认识他,同时培养他们携手合作的好学习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尊重数学教材的基础上调整和取舍学习内容,使之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教材的取舍及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养成经常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白小娟.小学数学“自精合练”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20.
[2]易文娟.小学数学“自主互助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15):111+113.
[3]梅振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0,22(10):169.
[4]刘兰芳.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14):170.
[5]李秀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13):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