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中家校共育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胡慧洋
[导读] 学生德育发展是优化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胡慧洋
        茂名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学生德育发展是优化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在高中德育教育中,要求教师与家长一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适当扩大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无形之间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德育素养。本文就结合高中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重点分析家校共育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高中德育中家校共育的教学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家校共育
        对于高中生来说,正处于重要发展阶段,也就是由懵懂朝着成熟方向发展的过渡阶段,所以在此过程中,德育教育对高中学生人格养成、价值观树立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怎样才能改善高中德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各个学校重点思考的内容。结合当前高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高中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优化德育教学理念,完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德育教学目标快速完成。
一、高中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
        家长主动与教师交流占比要远低于教师主动与家长交流的占比,在高中家校合作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大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家校共育对学生成长的必要性,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职责,不会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并且与教师主动交流。受到教育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普遍缺乏安全感,这也是给高中德育教育中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带来影响的主要因素[1]。即便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普及,但是学校普及率依然比较低,大部分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升学率上,没有突破应试教育带来的束缚,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为了应对应试教育的工具。在部分高中院校中,即便每周都会设有课程表,但是大部分教师主要是照本宣科,把照读当作学科教学的主要方法,忽略对高中学生德育教育,使得高中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没有将其落实到具体位置,不利于学生德育素养培养。
二、家校共育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片面
        在家校共育教学环境中,通过数据调查得知,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和家长通常会探讨各种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渠道,即便部分家长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但是在德育教育上交流甚少,存在重智轻德现象,不利于高中德育教学工作更好发展。
(二)家长参与被动
        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家长通常扮演被邀请的角色,出席家长会等活动均是在学校邀请下进行。而家长在参与各种活动时,时常会表现一些被动状态。以家长会为例,通常是学校教师发表重要讲话,家长主动与教师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即便教师安排了与家长交流的环节,部分家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心理,不愿意与教师交流,甚至在开展家校共育活动中缺席,对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彻,即便教师打电话与其交流,往往会产生不乐意的态度,宣传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希望学校多多教育[2]。
(三)教师权责不清
        受到时代快速发展因素影响,学校加强家校共育力度,越来越注重家长在其中的作用。但是在组织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时,家长参与比较盲目,例如家长在批改学生作业或者参与学校安排的教学活动,只要是不满足家长意愿,就会遭到家长的反对或者投诉。家长在各平台剥削教师业余时间,淡化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作用,采用微信、电话等方法不断干扰,并且打扰内容时常与教学无关,甚至是一些生活上的琐事。

虽然开展家校共育教学活动对促进高中德育教学工作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家长意识不足,教师权责分配不清晰,使得教育整体过程比较混乱,扰乱家长与教师本职工作,影响最终教育效果。
三、高中德育中家校共育的教学策略
(一)改善教育方式
        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德育教学效果,保证家校共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于教师专业性来说,具体展现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经验、专业教学技能等方面。因为高中阶段德育教学并非一蹴而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德育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学生道德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无形之间学习更多的德育知识,实现德育渗透。例如,在实际德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实际情况有充分了解,及时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实际想法,灵活设计教学方案[3]。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保证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同时结合教学要求整合课外资源,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专业性,将德育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中,注重学生情感养成。通过使用正确的道德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德育教学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二)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以生为本具体展现在,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能够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因为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每个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各不相同,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个体特点有充分了解,发挥主导作用,为家校共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良好条件。在高中德育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作为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了解学生学习需求,这是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完善校本开发与实施工作体系时,要求学校与家长做好分工,给学生创建一个相对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保证高中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针对教师来说,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德育教学质量。在教育计划制定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及时疏导学生情绪,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通过这种方法,在实施家校合育教育活动时,能够把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素养培养。
(三)鼓励家长树立良好形象
        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家长能力十分有限,接触的教育资源比较少,为了能够保障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家长需要树立榜样意识,让家庭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理想的德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家校合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家长提供一个交流渠道,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及时与家长交流,适当扩充两者交流内容,家长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下,也要对德育教育工作必要性有充分了解,并主动配合学校,辅助高中德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4]。为了改善当前高中德育教学状况,教师需要定期在平台发布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要求家长观看,从中获得启发,防止由于过于严厉而忽略孩子内心想法,让孩子养成错误的价值观,让家长了解创建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发挥家长榜样作用,从而保证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有序落实。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本身作为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任务,要在学校、家长高效配合下,将德育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和家庭活动中,让学生在无形之间接受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楚燕.新高考改革模式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应对策略[J].珠江教育论坛,2020(01):54-57.
[2]李国妹.基于家校共育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28+177.
[3]张季梅,游宏雅.以“雅和文化”为底色的家校共育探索[J].中国教师,2020(05):90-93.
[4]张永艳.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96-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