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张亚奇
[导读] 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张亚奇     
        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中心小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保证内容和方法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131151.htm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综合能力  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本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目,当中很多内容都能够直接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并为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也需要注意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之间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并且能将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促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保证内容和方法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内容,学生由于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熟悉,因此更愿意参与其中,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能产生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教师既可以采取个人的形式,同时也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都能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 要线索,教材给教师留下了许多创造的空间。数学情境和数学活动的创设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学生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回答“你明白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等问题时,灵感倍增,思维踊跃,给学生一个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问题的舞台,让学生在说中悟,在悟中说,在说中品味,在悟中明理升华,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活动并不是目的,而是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能力。然而大多数教师只注重了实践和操作活动的本身,不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错误的想法、做法将会被掩藏。因此,要让学生说中做,做中说,具体指导的是“你准备要怎样去做?”“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前想想办法、动动老筋;“你还遇到了哪些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有依据,有条理,有逻辑,能感受到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层次性。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时,始终是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去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是一个探求数学知识的领路人,不是旁观者、指挥者、包办者。

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多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某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探究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学目标要求,逐步达到教学效果。        
        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虽然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但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去创设一些情境和活动,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教师设计的情境和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在启发引导发时要善于在知识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借原有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里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暴露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发现和解决;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画龙点睛,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见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加强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先从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判断和综合等思维活动,再启发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或总结慨括的结论用简练的语言,有层次地准确表述出来。这样,加强了学生的操作,发展了思维和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不同的走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奥妙,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会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激情。        
        四、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和帮助,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和方法。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交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探究知识时,往往因问题过难而出现思维“卡壳”现象,使课堂变得沉闷。此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和思路,找出症结所在,再次激发学生思维和激活课堂氛围。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来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让他们在心态轻松的情况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以增强自信心。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典型例题,指出探究的方向,让学生不能只是让学师那里学习解题的经验,应让学生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课堂中只有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才能因势利导,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