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周学文
[导读] 兴趣培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周学文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
        摘要:兴趣培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兴趣培养;必要性;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发现和发明。”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从小都对科学感兴趣,所以长大后都成了科学家。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达到预期目的。没有兴趣,学生就产生苦学,厌学,弃学的可能,教师也就完不成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枯燥”变为“主动、有趣”,为祖国培养新世纪新型的地理人才。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地理课堂趣味性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性
由于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视,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高中课程的教学要严肃、讲求效率,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忽略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与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只有丰富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才能一改高中教学死寂的氛围,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高中地理虽然属于文科类课程,但是其自身的严密性以及内容的规范性又使地理课程带有一丝理科的气息。如果单纯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硬性地把地理知识灌输给文科学生,学生势必会对地理课程产生厌恶甚至是恐惧的感觉。此时,如果教师转变传统观念,以适当的方法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就会对地理有全新认识并发现地理学习中的趣味点,进而全身心地主动投入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地理学习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因此,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并不违背传统观念中对高中课程教育的重视,反而可以以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必要。
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趣味性的有效策略
        教育效果的实现有赖于教育实践,地理课堂趣味性也需要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因此在本节内容中,文章着重对提高高中课堂趣味性的策略进行分析,以保障地理课堂趣味性的提高。
1.设立课程主题,改变地理知识的表述方式
        地理课程由于其严密性和内容的规范性,带有一点理科的性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将知识按章节进行传授,学生虽然能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但是大多数都是被动式学习,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地理课程的内容合理设置主题,以情景教学的方式来丰富地理课堂的内容,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将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例如,在地表形态塑造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中关于实际地区地表变化的内容设置我们身边的地表变化这一主题,使生活中的内容与遥远的课程知识相衔接,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地理。此时由于实际生活的补充,地理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有趣,教学内容不再由于生硬的知识而枯燥无味,学生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逐渐拉近了与地理的距离,进而提高了其学习的效果。
2.补充实践课程内容,以有趣的形式增强地理的趣味性
        由于地理知识属于文科课程,因此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很少涉及课程内容的实践或者实验。而地理课程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的环境,因此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内容与实际环境的联系,适当地补充一些实践课程。例如,在宇宙天体课程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将晚自习的部分时间利用起来,带领学生在晚上观察月亮以及星星的分布,并寻找地理教科书上的行星。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地理的认知有了更大的转变,使地理课程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3.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对好中差不同的学生也要保持平等的关系,不能对学生有亲疏厚薄之分,要因材施教,调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快乐。教师只有尊重,爱护,和关心学生,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美好的口才,自然的教态,和脑子里丰富的知识,以及和蔼可亲的口语来换得学生的尊重,每当上课时,都让学生以笑脸相迎,把对老师的爱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4.设立假设性情景,增强地理的神秘性
        虽然地理课程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实际的考察以及环境数据的统计,但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国内的地理地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其他的地理环境假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中,并让学生探讨实际的应对方式,以此来增强地理的神秘性以及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索的积极性。
5.理论教学生活化
        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在高中阶段,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无法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脱离实际,才会难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使学习兴趣倍受打击。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鲜明的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很多课本知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讲到天气与气候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如:北京的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等等。学生通过现实的地理现象学习和问题探讨,能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教师应把现实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教育资源,将实际生活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将熟悉的日常生活与地理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地理课程承担着学生升学以及提高学生综合水平的教学任务,因此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由于对地理课程的重视而忽略了其趣味性。如果通过主题设定、课程实践、师生互动、情景假设、教学生活化等教学方法来增强高中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则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进而在整个地理课程教学中使课堂氛围得到改善,学生学习效率获得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唐天坤.浅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4).
[2]曹生平.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B版,2014(11).
李石永.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