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中体育游戏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何劲松
[导读] 体育游戏是普通游戏的一种,是指体育教师根据特定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

        何劲松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中学
        摘要:体育游戏是普通游戏的一种,是指体育教师根据特定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体育游戏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协调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集体荣誉感。体育游戏是体育教育的主要方面,可以说是采用游戏形式,以加强某些练习为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文基于高中体育课堂中体育游戏的有效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体育游戏;有效应用
引言
        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集中在不同的教室任务、课程的不同部分、上课人员、不同的天气状况、不同的运动场地,不同的运动器材等。体育教师的全方位考虑,可以为学生创造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既可以娱乐又可以健身的教室环境。
一、体育游戏特点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紧张的高中生活而出现叛逆、焦虑、暴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困惑,利用体育活动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1)多样性。在形式与内容上极具丰富性,并不会受到器材、场地、体能、性别、年龄等各项条件所限制,可以结合基础条件、场地与人员等开展体育活动。(2)教育性。通过开展体育活动,能够对所参与的高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3)目的性。体育活动,它有着较强目的性的特点,主要是为了能够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智力发展、身心健康促进,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游戏法的基本规律
(1)游戏法要适应课堂的发展规律,体育课堂要从“教本”发展到“学本”,必须在一些累积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法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运营定义正确的情况,适应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重视“学习本”教育观的游戏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习智能,培养学习和组织能力。(2)游戏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法,埃里克森发展观将人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高中学龄学生相当于5个阶段的青春期(12~18岁)。在这个阶段,学龄期学生了解自己的需要、理想和责任,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运用自己的方式掌握事件的内在自信。因此,在游戏设计时要注意这个学龄期的学生心理。(3)游戏法符合认识事物的发展法,在游戏法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密切联系认知、思维和实践三个方面。认识是对游戏规则和规律认识的开始,是游戏过程中形成个人运动表象的基础。思维是形成理性认识,掌握游戏中运动概念的关键。实践是运用游戏概念,遵守游戏规则,遵循游戏规则,发展体力,在游戏过程中培养道德感、责任感的方法。(4)游戏法符合生理和心理起伏变化的规律,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运动和休息,这时生理机能水平也交替出现相应的高低起伏,相应的心理活动——思维、感情、注意、指导高低起伏。因此,教师在游戏的创作过程中,要注意游戏的运动负荷,如单位时间内个人运动的频率和休息时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不能达到统一时,要及时调整游戏中学生承担的负荷(如时间、运动次数等)。
三、了解体育游戏的目的
体育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意义的体育游戏,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该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体育游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完成这门课的任务。采用体育游戏时要做出有目的的选择,充分结合教育内容和任务。要始终坚持体育游戏为教育服务的原则,不能单纯为游戏而玩游戏。


四、结合体能训练进行游戏设计
        促进高中学生体能的有效提升,属于体育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现阶段,高中学生体能状况令人担忧,若想将学生体育水平提升,需先注重学生体能训练。体能训练传统模式缺乏系统化,也十分枯燥乏味,体育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跳跃、负重、慢跑等各种技术动作,难以达到寓教于乐这一教学效果。而通过体育游戏巧妙运用至高中的体育教学当中,便能获取良好的训练效果。如为能够促使学生下肢力量能够增强,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玩“萝卜蹲”这一体育游戏,此种体育游戏在国内各种综艺节目当中较为盛行,备受高中学生所喜爱。“萝卜蹲”这一体育游戏形式,主要是2人或2人以上组成,每名同学均代表不同的水果或者蔬菜,由一人开始,要求边蹲下边说一种水果或者蔬菜,如“苹果蹲、苹果蹲完水蜜桃蹲”,代表水蜜桃的同学则需接着说:“水蜜桃蹲、水蜜桃蹲完……蹲”等,再由点到的同学开始依次随机点其它代表着水果的同学。中途如果有哪位同学说错了,就会被立即淘汰出局,最终留下的则为胜利者。那么,通过这一充满浓厚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对高中学生下肢力量起到锻炼与增强作用,还能够活跃体育教学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基础部分的运用
体育项目技能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是体育课程的两个基础部分。在这种项目教育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体力,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品德。在体育活动中使用体育游戏可以在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教育活动的投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基础教育时,可以穿插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改变枯燥单调的动作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一些概括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固定条件下使用游戏来掌握运动技能。例如,在高中的体育教育基础部分有重要的训练,那就是长跑。长距离跑步比其他活动更困难,方式单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合理革新教育方式,会引起学生反感。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小组赛,让学生们跑月夜的团体赛,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给胜利团体。这样可以使学生充满干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果,同时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
六、悉心指导学生,树立学生自信
        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不会的题目或成绩下降的问题,容易自信心下降、心情抑郁,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为学生树立自信心。高中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运用灵活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解决学生在体育锻炼时的困难,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部分个子矮或身形胖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出现了自我放弃和不自信的问题。这时,教师应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长处。教师要悉心指导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慢跑及蛇形、圆形、螺旋形等图形变换跑锻炼身体,提高跑步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跑步能力强的同学是怎样跑步的,鼓励学生请教同学,以此提高自信心,增强体育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趣味性,还能在推进教学创新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积极积极性和参与度,在发挥体育活动作用的前提下,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宁松华.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体育,2020(05):65-66.
[2]范莉莉,陶士俭,陈宁.拓展游戏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J].青少年体育,2020(05):71-72.
[3]苏韩洪.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4):27-28.
[4]韩本杰.浅谈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课中的运用[N].贵州民族报,2020-04-29(B03).
[5]赵磊.关于高中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法的运用[J].华夏教师,2020(07):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