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一亩三分田” 探寻“善·劳”融合之路     ——学校“以劳育善 以善促劳”理念下的新劳动教育路径探寻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 郭伶丽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劳动和劳动教育。
       
        郭伶丽
        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绍兴 312400
        一、背景及意义
(一)基于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劳动和劳动教育。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并突出强调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这一意见的发布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二)基于学校劳动教育困境的思考
        1.被“圈养”的学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的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对于农作物的了解更是不多,即使是农村孩子,也在被“圈养”,他们没有机会去亲近土地,缺少到田野、大自然中玩耍的经历,更缺少劳动体验。我校学生20%为市区孩子,60%为属地鹿山街道周边20多个自然村的孩子,20%为新居民子女。虽然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家的周边就是田间地头,但真正参与过田地间劳动实践的孩子却是极少数。
2.缺失的劳动素养
        在提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对全面素养的培养日益重视,然而许多孩子的生活能力、劳动素养依然没有得到提升。反思学校的劳动教育,有的徒有形式,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真正的劳动体验,劳动价值观的培育难以抵达学生内心,劳动素养的培养难以达成。在家庭生活中,许多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也极少,父母对其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在校、在家,很多孩子的生活都以学习为主,参与劳动的机会少,自然就缺乏劳动体验,谈何提高劳动素养。
3.走样的劳动教育
        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养受教育者对于劳动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然而,在学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劳动教育出现了形式化、浅层化等问题,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更没有唤起对劳动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热爱。走样的劳动教育徒有形式,缺乏成效。
(三)基于本校独有的校本资源的智慧运用
        1.有开展农耕实践的空间:学校有一亩多的劳动实践基地——“小水珠农场”,3-6年级各班有责任地,自2012年以来,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农耕实践活动;
        2.有开展多样劳动的社会平台:学校有一支组织完善、经验丰富的“善行服务队”,几年来引领学生参与丰富的社会服务性劳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的“环保行动”、“五水共治”的清理河道活动、春运期间的车站“红马甲”活动等,用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
        3.有学校核心理念“善”的引领:举办丰收展和爱心义卖活动成立“善行”基金,采茶制茶网上拍卖献爱心,每班每学期开展社会服务性劳动等,以劳育善,以善促劳,“善”的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成为劳动教育的精神引领。
        二、内容和举措
(一)“一亩三分田”上的精耕细作 ,让劳动像劳动
        进行劳动教育就必须真正经历劳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自建校以来,学校将教学楼与食堂前的一亩多绿化地全部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命名为“小水珠农场”。3-6年级一班一基地,土地实行班级责任地,由孩子们自己耕种、自己保管、自己采收。
1.勤种勤更勤探究,个个笑颜盼丰收
        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初,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各班开展“善种农作物”主题系列活动。
        一种:全班协力来种植
(1)一级一植物,一班一齐心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全班一齐开辟班级的种植基地——平整土地。首先就是翻土。活动中,同学们仔细地捡拾了农场班级区域里的小石子和土块。大家表情严肃,手握小娄子,认真地将每一片土地娄平整,真是有模有样。其次就是有规划地播种。种植活动以“年级”为单位,春种菠菜夏空心,秋植芹菜冬萝卜,一年四季轮交替,一波更比一波新。这对中高年级参加班级“小水珠”种植的孩子们来说,齐心协力,就会克服:利用班队课和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在种植园中种植各类蔬菜、瓜果,需要技术指导时,提前进行预约,请家长或老师来帮忙。
     
(图1:孩子们在小水珠农场播种的场景)
        (2)一株一角落,一人一用心
        学校鼓励低年级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在自家的地里或者阳台学着土培种植各类蔬菜、水果,更可以是在变废为宝的瓶瓶罐罐里进行水培植物等。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撰写观察日记,记录成长过程,体会种植乐趣。
        二更:大家一齐来养护
        “春种一粒粟”,并不意味着秋天能轻易收得“万颗子”。在种养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类问题:何时施肥?如何施肥?何时搭棚?暑假的养护谁来做?对此,班班发挥集体力量,都有一本《养护经》:有专门的家长作为技术指导员,亲临现场指导孩子动手搭棚,浇水施肥,从一点一滴尝试实践。
        暑假期间,班级更有值日护理员:早上7点的太阳就已经很火热,但阻挡不了热心的家长和孩子们的“用心”:收摘黄瓜、丝瓜等蔬菜,测量、观察豇豆的生长,为菜苗浇水、捉虫……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盘中菜的来源,还能了解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更能体验到劳动的艰辛。
       
(图2:孩子们小水珠农场的护理场景)
 
        三探究:记录成长促实践
        养护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更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如二年级1班的孩子,在小水珠农场的角落里开垦了一片丝瓜的小天地,从种丝瓜苗到最后把第一批成熟的丝瓜送给班级家委会妈妈品尝,用心去感悟,用爱去感恩。
        有的孩子在家利用小范围的土壤甚至是水分,就能养活一株农作物。如二(5)班郑濯阳的种植日记:第一天,将种子铺平在网格内,清人浸泡12小时;第二天,种子上铺苗纸一张,每天保持湿润,3到5天发芽后将上层苗纸取掉;第五天,长出了又长又细的根;第六天,发芽了;第8天,长成了小麦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用眼睛去观察,用爱心去感悟,用笔尖去记录。
        2.秋风秋雨秋节至,满屏丰收喜开学
        “稻花香里说丰年”。9月初,正值开学日,剡溪小学举办了校首届丰收节——“水精灵”种植实践活动成果展和爱心义卖活动。此次作为开学礼的主题活动,其精彩始于春季,耕于夏季,喜于秋季。


 长夏逝去,凉秋悄来的开学季,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劳动意识,构建有积极意义的家校关系,充分发挥学校小水珠农场的活动特色,9月2日,学校在学生大厅举行了“礼献70周年丰收展”活动。满箩满筐的玉米南瓜,满船满桌的萝卜冬瓜,满柜满地的盆栽作物,是孩子们半年来辛苦劳动认真探究的成果,是孩子们用心培育悉心照顾的成果,更是孩子们努力实践敢去尝试的成果。
        展会现场,家长和孩子们看到各个展区展出的琳琅满目的各色农产品,一个个兴奋不已,一边触摸一下新鲜的作物,一边好奇地叽叽喳喳问个不停:“什么是丰收展呀?”“秋风是哪一天呀?”“花椒是干什么用的,能不能吃呀?”“原来稻子是这样的,那我们吃的饭又在哪里呢?”家长们一边带领孩子们参观,一边给他们讲解丰收展的意义以及各类农作物的名称、播种时间、收获时间、生长习性、分布地区等,并时不时教育孩子: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换来的,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展会背后,是孩子们的辛苦换得的精彩,是家长们的用心赢得的喝彩,更是劳动教育的初心深得的人心。


(图4:学校丰收展场景)
(二)“善育·劳育”之路探寻,让劳动不仅是劳动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的不是交给孩子田间地头的农耕技能,她是一种动手动脑、智力体力、心智并存的付出,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尝劳动幸福的同时,更要懂得奉献付出。在学校“善”的理念引领下,同时为了赋予学校劳动教育更深层次的内涵,秉持“以劳促善 以善养劳”的理念,在劳动农耕实践的基础上探寻与“善”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之路。
        1.让劳动成果与“善”结缘
        孩子们在一亩三分地上的精耕细作,依着时令丰收不断,春季豌豆、韭菜、莴苣,夏季南瓜、丝瓜、冬瓜、青瓜、番茄,秋季胡萝卜、豆角,冬季萝卜、白菜、土豆……孩子们体验着劳动带来的收获和快乐。为了让这些丰收的成果彰显更大的价值,“爱心茶”、“农作物义卖”等活动。
        ①.“剡溪爱心茶”
        “小水珠农场”的周边种植了30多株龙井茶,从2019年开始正式由四2班接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一系列“茶”实践活动:问茶源、寻茶珍、学茶事、写茶忆,经过孩子们的精心养护,茶叶长势喜人
        
        
        ②.丰收展暨爱心义卖
        为充分展现我校“水精灵”种植实践成果,发扬剡溪学子“知善·乐善·行善”品质,锻炼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9月6日学校举行了“礼献70周年”丰收展之爱心义卖活动。
        各班在班主任、家长的带领下做好了充分准备:精美的海报,琳琅满目的农作物,“专业人员”的吆喝。每个班级的小售货员们各显其能,格外卖力地推销着自己的“产品”。有的高举广告牌大声吆喝,有的拿着自己的种植记录册向家长讲解着种植过程,都在尽力用最诱人的语言打动每一个顾客。最终,义卖所得善款近4000元,捐入了学校善行基金,用来帮助更多需要爱来(图5:丰收展义卖场景)温暖、关怀、鼓舞和激励的同学。                                    
        于大,这是一个全校性的主题活动;于小,这是一个细致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又是一个接地气的德育教育活动。
        2.将劳动教育与拓展课程“牵手”
        如何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呢?我们认为应该将其融入到学校教学之中。为此,我们通过汲取剡溪文化基因,建构了《舌尖剡溪》和《药本剡溪》等多门校本课程,成为引导孩子多维度、多层次认识家乡,体验劳动的重磅平台。
        《舌尖剡溪》课程聚焦嵊州市特色美食,让学生经历调查、采访、交流、制作等过程,在体验探究中享受美食的鲜美与乐趣。该课程在农场:孩子们从中采撷的茶叶,讲解历史,了解品种,亲身体验制作过程;而制成嵊州笋干菜的鲜菜,更是孩子们在农场种的收获;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也无法分辨出有没有果实的嵊州小红毛花生……引导孩子们从嵊州家乡美食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家乡的真实体验,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建立劳动与家乡的有机联系。
        《药本剡溪》课程聚焦嵊州市特有中草药,从四季养生功效入手,引导学生在种植养护、观察体验、交流分享中增进对中药材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热爱。为此,在小水珠农场的一角,学校专门开辟了中草药种植实践基地,以供《药本剡溪》的师生能顺利有效地开展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解玫瑰花、金银花等12种常见草药的形态、功效、栽培技术、养生食谱等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泥彩越韵》课程聚焦“越剧”特色,以泥塑手法展现越剧元素。让孩子们彩泥来制作“越剧服饰”、“越剧行当”和“道具乐器”,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让制作着、体验着,品味越剧的艺术美,传承地方文化。
        3.将劳动教育与家庭生活融合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要为学生幸福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一直在为培养孩子的生活生存能力奠定越来越扎实的基础。
        刚入小学的一年级:扫地,擦桌子,孩子们从最基本的清扫开始,在劳动中收获大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稳步提升的二年级: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自己尝试用小水珠农场种养的蔬菜,清汤、蒸煮、翻炒或烧烤……在劳动中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
        再大一点的三年级:自己尝试着独挡一面:洗衣服,洗碗,烧菜做饭,在父母工作忙的时期,给予他们温暖的馈赠,在劳动中学会付出和感恩。
        四五六年级的同学:成立了小小志愿团,主动帮助低年级的同学们打扫卫生、修理桌凳、修补碰损的操场栅栏等等……
        
        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劳动是人生一桩最紧要的事体。”孩子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劳动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教导,离不开老师的教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相信只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人人以身作则,率先行动,从小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孩子们的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和探究素养一定会慢慢形成的。孩子们终究会明白:劳动,是创造一切的根源;劳动,是美好生活的起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