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黄宝婷
[导读] 扎染是民间艺术的载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设扎染课程

        黄宝婷   
        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    518000
        摘  要: 扎染是民间艺术的载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设扎染课程,扎染备受学生的喜爱。通过探析扎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阐述扎染在小学美术中实施的意义。
        关键词:扎染、民间艺术、小学美术
        美术教育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美术课程又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要求把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扎染艺术,是我国染缬艺术的重要部分,也是民间艺术的载体,历史悠久,且广泛的流传在民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设扎染课程,扎染备受学生的喜爱。流传在我国民间的扎染手工艺品,醇厚、质朴,具有弄好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为我们学习传统手工艺提供了珍贵的教材。
一、扎染概述
1.扎染的概念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中国古代称为“绞缬”或“绞染”,民间则形象地称为“疙瘩染”。扎染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出奇特的彩色花纹。
2.扎染的历史发展
        据古书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有绞缬工艺,这种印染技术在隋唐时期由于植物燃料和染色手工业异常发达,绞缬印花技术也更为盛行,天圣年间,由于规定兵勇穿戴缬类印花服装,为了避免混淆,朝廷禁止民间服用缬类印花制品。到南宋时才逐渐解禁,但影响了绞缬印花技术的发展,几乎失传,又由于先进印花工艺的不断发展,逐渐取代了一切手工印染,不少手工印染技术逐渐被忽视,民间扎染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扎染制品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手工艺品,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3.扎染的制作
(1)设计(捆扎)。通过合适的扎结手法,直接处理到面料上,强调偶然、随意的装饰乐趣。
(2)染色。扎染的染色分为多色染色和单色染色。单色染色是指扎好的面料经过一次染色便水洗拆线,多色染色是指两种以上的色彩。
(3)固色。将染好的作品放到装有固色剂的水中浸泡,然后再拿出作品,拆线,清洗。
二、扎染在教学中的运用
1.扎染在教学中的现状
        2016年9月开始开展扎染课程,扎染对于学生而言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扎染是新奇、有趣、好玩的,同时也是陌生的。在课程的前期,让学生运用绘画知识在白布上进行扎染创作,当学生学习了一些扎染技巧后,是让学生在纯白围巾、抱枕、衣服、帆布包等生活日用品上进行扎染创作,让学生体验扎染成品的乐趣。近期课程发展方向主要是在扎染好的生活日用品上进行缝制,例如:光明系列、花卉系列、卡通系列等。
2.扎染在教学中的方法
(1)从理论上了解扎染
        让学生去网上查找扎染的相关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扎染。

我们通过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查找、交流、讨论,进一步了解了扎染,最终使学生爱上扎染这门课,对扎染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欲望去探索去、尝试各种不同效果的扎染技法。
(2)从技法上掌握扎染
        教学过程中着重在扎染的技法教学上下功夫。扎染无外乎“扎”和“染”。课堂上选取学生很喜欢的方巾和围巾作为表现对象来尝试,探讨它的扎染技法。扎染毕竟是一种简单的手工印染技艺,其染色原理是通过绳、线等对织物采用紧固的扎结、系捆、缝缀等手法进行“防染”,由于扎结施加给织物外力的“防染”作用,使织物产生奇异的染色花纹。尽管扎染染色控制的困难较大,问题较多,如染色深浅不一,色牢度不够、套色的色彩关系难以控制,色调不够统一和谐等等。实际上通过深入的观察探索和认真的研究总结,扎染的染色仍然是具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扎染实践中积极开动脑筋,不断积累经验,寻找对策,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我们相继做了T恤、方巾、围巾,也尝试了桌布、壁挂等扎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掌握了一定的技巧。
        从技法方面技法学生的发散思维。技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扎染作品风格的多样性。采用不同的技法,形成的纹饰效果也不相同。通过反复时间,学生熟练掌握了捆扎法,包括折叠扎法、抓扎法、夹扎法、综合扎法。通过技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在制作过程中创造性地多使用多种扎法。
三、扎染在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记载着我国历史的发展具有文化传承性。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认识。通过扎染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扎染的基本技巧,认识扎染制作的程序和原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中体会扎染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信仰和传统习俗。扎染包含着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通过对扎染的学习,培养对民族的认同感,乡土情结和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学生在思维和动手能力均有着快速的发展,扎染手工班的课程需要孩子们结合绘画与手工。开展扎染手工班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学生已经可以开始独立将扎染好的布运用在生活中,制作出不一样的成品作品。学生能独立自主的完成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扎染工艺的艺术特征在于多层次的晕色效果,美妙奇特的纹理以及作品中凝结的作者的感情。而发散思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品质,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扎染艺术的艺术特征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谋而合。优秀的扎染作品包含了创作者的丰富情感,个性的图案设计,高超的技巧,这些都离不开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于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最新要求,也是利用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通过扎染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扎染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也得以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汪芳,邵甲信,应骊.手工印染艺术教程[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5
[2]鲍小龙,刘月蕊.手工印染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4
[3]王济城,翟鹰.现代扎染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3
[4]杨建军.扎染艺术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5]朱医乐.扎染工艺[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