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邮编:211102
摘要: 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还需要与其它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贯穿历史教育的各个环节,共同推动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历史教学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家国情怀的达成,不仅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还需要教师将价值观培养的实现与其它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历史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学生真切的感悟爱国主义情感。为此,笔者在执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公开课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截取的教学相关片段和感受整理成文。
一、舞台剧为桥,感悟历史
【片段1】:五四运动
旁白: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等正义要求,并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中国,群情激奋。
报童手拿报纸,沿街叫卖(扮演报童的同学手里请拿四份报纸):“号外,号外,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号外,号外,山东就要被日本占领。”
甲、乙、丙、丁同学都说:“我买一份”
第一组甲、乙、丙、丁同学从报童手里接过报纸,低头看几秒。
甲同学在阅读报纸后,情绪激动,站在凳子上,面向同学,大声疾呼:“同学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了,山东危机,中国危机,我们怎么办?”
乙、丙、丁三位同学振臂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到卖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接着举行游行示威(在教室的空地上走来走去并高喊口号)
旁白:五四学生运动,首先从北京大学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大城市,引起北洋军阀政府的极大不安。北洋军阀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第二组北洋政府(A、B、C三位同学):
A同学:“学生们不安心上课,游行示威,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治安,应该立即制止,劝阻不行,武力镇压。”
旁白:于是军警上街劝阻
(A、B、C三位同学走向第一组甲、乙、丙、丁同学所在的位置,面向他们)
B同学:“同学们,外交是政府的事情,你们要相信政府会处理好这件事情,请赶快回去上课,否则,后果自负。”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不理睬,继续高喊口号。)
C同学:“逮捕学生,镇压学生运动。”(A、B、C同学做出逮捕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动作,如将他们的手反扣到身后等)
旁白:学生的爱国行为极大地震动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特别是学生的爱国行为遭到政府的镇压后,更激起了他们的愤怒,于是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罢工运动。
第三组: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上海工人李某某、张某某、陈某某
李某某:“我们是电车工人,为响应学生的爱国行动,我们罢工了。”
张某某:“我们是铁路工人,我们坚决反对政府的卖国行为,我们罢工了。”
陈某某:我们是日本纱厂的工人,我们坚决抵制日货,罢工响应学生的爱国运动。
旁白:在上海工人罢工的同时,商人也正在举行罢市活动。
第四组: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顾客一、老板一、顾客二、老板二。
顾客一敲门喊道:“老板,我要理发。”(做出敲门的动作)
老板一开门说道:“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做出开门的动作)
顾客二敲门喊道:“老板,买点心。”(做敲门的动作)
老板二开门说道:“罢市救国,不办卖国贼不开行,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做开门的动作)
旁白:声势浩大的罢工、罢市斗争,让上海交通瘫痪,生产停止,社会秩序一片混乱,风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北洋政府面对压力,不得不重新开会,研究对策。最终达成协议。
第二组(A、B、C三位同学)
A同学:“我等代表北洋政府宣布以下决议:一、巴黎和会代表,不要在合约上签字。二、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三、警察局释放被铺学生。
”(这个可以看台词照着念)
(一组、三组、四组同学欢呼胜利:“我们胜利了”)
旁白:经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爱国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旋律,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学生通过舞台剧,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历史长河中所遗留的五四运动的痕迹。更加直接的感受历史场景,更加深入的理解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敢为天下先,永不低头的五四精神。进而感受到历史和现实所赋予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家国情怀的素养培养也就孕育其中了。
二、史料为证,情怀依托
材料一: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深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中共三大决议(1923年)
材料二: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深深感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1年,马林同孙中山会晤时,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生:①为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国际的建议。
③当时的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
三、时空为线,情怀升华
师:1924年11月,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主持,组建了“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5年,在铁甲车队的基础上扩建为独立团,叶挺担任团长。1926年5月底,广东革命政府派遣独立团担负北伐先遣队的重任,先期开赴湖南前线。独立团官兵肩负着中共嘱托,出师后接连在湖南、湖北打了许多硬仗,其中有四个战役对于促进北伐战争胜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独立团勇猛善战,所向披靡,连战皆捷,被人们誉为“铁军”。当年武汉粤侨联欢社同仁敬赠的一块牌上称赞“铁军”是“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依焉;愿寿如铁,垂忆千年”,充分反映了人民对“铁军”的爱戴和期望。
师:作为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取得了怎么的革命成果呢?
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基础。
历史事件的产生并不是随意的,每一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其体现历史意义的价值追求与判断,只有建立起时序性和空间性的联系,才能建构起历史事件背后的真正意义。因此,在学习北伐战争这段历史时,笔者充分利用地图中的历史时序和空间,在微观和宏观的层面构筑时空观念。同时附以人物事件的描述,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历史年代、空间、事件与人物等的联系,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感悟当时黄埔军校青年学生军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不怕流血牺牲,在枪林弹雨间饯行自己的革命誓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当代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理解国家荣辱与个人幸福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刻地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纵横联系,将家国情怀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结合起来,让家国情怀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归纳、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在探究思考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真正让学生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海教育科研》2016 年第 10 期。
【3】杨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