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陈磊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常见的,也是非常不错的学习模式,

        陈磊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滨湖小学 2383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常见的,也是非常不错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与同龄人的沟通交流、探讨学习中往往表现得更积极,学习效率也有不同程度提高,思维也不会受课堂教学的约束,不过当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存在一定误区和不足,这导致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不能最大化,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首先分析小学数学小组合作中常见的误区和问题,其次结合这些误区和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误区和对策
        引言:
        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地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本质,合作学习则是途径,而探究学习是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得更积极,相比于一般教学,教学质量有一定提高,但却仍未达到最大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并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制定出最优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与不足
        1.太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没能做到实时关注,太过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并不高,最后草草给出合作学习的结果,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教育意义。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学生毕竟年幼,教师的参与与引导也是必需的。
        2.不能有效分组:没有做到有效分组造成的后果众多,包括:2.1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能参与、融入进去;2.2小组内可能凝聚力不足,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2.3实力不均,小组之间不足以构成竞争关系,小组合作驱动力不足。
        3.没有明确的任务分配:在小组之内没有明确的任务分配,一个学习目标大家一起去学习,这样一来小组凝聚力不足,各学各的,二来学习较差的学生随波逐流,参与度较低,仍是囫囵吞枣的学习状态。
        二、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一)有效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必然是有效的划分学习分组,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在有效分组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人数最优:一个小组以5-7人最佳,如果人数太少不利于思辨、探讨的热情,如果人数太多,学生各执一词,往往又会降低探讨的有效性。


        2.按学习成绩打乱分组:按学习成绩打乱分组,每一个小组中既要有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有学习一般和学习较差的学生[1],将学生多次数学成绩汇总求平均值,合理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按学习成绩打乱分组的优点在于2.1.提高学生积极性: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将不混乱分组,学习好的学生一组,学习不好的学生一组,必然会打击到学习不好的学生的自信心;2.2.方便后续小组之间的竞争:让小组合作之间的实力相对公平,后续进行小组竞争时,就会方便很多。
        3.按照性格分组: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最好有1到2名思维活跃,性格活跃的学生,以此来带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避免学习氛围太过沉闷。
        初次之外还有其他方面依据的分组,例如不让有矛盾的两人在一起、男女生合理搭配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说完成有效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就已经成功了大半。
        (二)科学分配任务+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首先,在小组有效分组后,教师设定相应的探究课题,让学生围绕这一次探究的课题进行再次划分,如果是较为单一、较为简单的探究学习目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辨与探讨即可,如果是较为多元、较为复杂的探究学习目标,则需要学生小组内部再次进行科学分配,学生自己推举小组负责人、分配合作学习的事项、分配任务和角色、选择合作学习目标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其次,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好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合作目标的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到的知识点,理解往往更加深刻和清晰,记忆也就更加稳固。
        最后,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一方面是对探讨、思辨气氛的引导,鼓励内向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鉴于学生年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往往不足,一味地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往往没有效率,教学又会受到课时的限制,因此教师适当的引导也是必需的。不过教师的引导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启发式教育,对学生提出几个引导思维发散的启发性问题,加以引导即可,让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点的本质[2]。
        (三)优化反馈与评价
        反馈与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反馈与评价还是以积极、正面、肯定的鼓励为主,当然也有细微的差别,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与鼓励的同时,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对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与肯定的同时,采用先扬后抑的话术,先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点,再指出学生身上的不足之处,往往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三、结束语
        上文首先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和不足,其次根据误区和不足,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重点在于有效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以及教师的引导性、最终的评价三个方面,希望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卫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文理导航,2018.
[2]曹英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教师,2018(23):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