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枝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三小学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000
摘要:主要特点是语言和工具的协调统一,即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语言技能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还要注重语言方面,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精神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阅读
引言
正如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明确指出的,学校的各种科学教程应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纳入所有活动。这里也可以看到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因为它们的特殊性,例如:人的特点、工具特性、与人的情感、经验和个人经验相联系的互动,通过这一过程丰富了语言,使其更加多样化。在语文这个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使用情感的语言相互交流、启发对方;分享兴趣是思维的交换与碰撞,相互影响。因此,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课堂阵地。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国之根本,教育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教育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心理社会健康教育纳入小学教育表明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中国儿童中心发表的《中国儿童数据和分析的生存与发展》报告显示,17岁以下的儿童至少有3000万人享受情感障碍和行为问题,5.2%的儿童有敏感关系、抑郁等重大心理问题。某市心理健康中心的调查显示,2016年至2018年间提供心理咨询的首批7319人占人口的29.18%,且学生年龄已突破传统界定的“12岁危险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这样一来,心理健康教育就有必要渗透到小学的教学中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贴近学生的重要渠道,,在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支持下,教师通过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可以有效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实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疏导,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以适当方式通过作文引导学生
我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领域的学生教育。大多数小学生不具备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不能自己调节负面情绪。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语文老师应该科学组织写作和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书面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书面教育的目标,培养健康的人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感情,以确保心理健康。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与 “感恩”的主题有关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写一篇与感恩有关的作文。通过写作,可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提高学生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许多小学生写作能力不够高,因而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并科学制定写作主题及目标。
(二)、团队合作阅读技术
小学教学中采用集体阅读主要是为了按照“异质性、同质性”的群体原则将学生分组,为在密集阅读环境中阅读的学生整理阅读任务,并在共同阅读环境中寻求与同学和教师的情感共鸣。以下是小学合作阅读教学应用的一个例子,要求小学阅读写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较薄的阅读过程开始,让一篇文章中相对不妥协的主要心理和情感变化,并通过一个角色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作用。学生可以合理地分配和选择团体内的角色,积极调动个人感情,发挥良好的作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文章中用相对友好的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来识别自己。
这导致了对内心情绪和错误价值观的有效争论,有助于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充分充分展现了小学情感健康教育的价值,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学生在运用团队精神时,可以调动语言能力与同学沟通,提高协作和领导能力,满足我们各国对各种人才的教育需求。
(三) 、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具有愉悦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征,在此过程中同样有许多合适的契机,因此教师应把握机会,做好随时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准备,这样往往可以利用较少时间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学生在全神贯注完成的实践活动,如设计、组织和制作等,或者口语交际,如辩论等活动时,可能会经历挫折,体验失败沮丧的感受;品尝到成功自豪,与他人分享经验的喜悦,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不断变化的。而此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非常敏感的认识,把握机会,并对其进行心理教育,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让我露一手”厨艺大赛,其主要内容是学生从家中自带炊具到教室并进行分组合作,自由选择食物和处理方式。比如包饺子,煮面条,炒菜等。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关系;还能锻炼学生与其他人的共事能力;培养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但坚持不懈的精神等等。
(四)、优化教育环境,突出心理健康
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平等、公开的方式实施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和学生进行对知识交流的时候,应注意自身语言、语气和声调的柔和性,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才能让孩子愿意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话。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不能因为“我是大人,他们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而对学生的见解置之不理或加以斥责,要以尊重的姿态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让学生逐渐的放松身心,可以自主学习与思考的心态汲取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最后,在课堂教学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赞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避免使用“你照我说的做”“你说的不对”这样命令式、灌输式的语言,改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你讲的真好,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你的见解很有意思,你要不要听听我的想法?”等。让学生只有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结束语
简而言之,我们目前正处于教育的关键阶段,小学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强大力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教育课程是促进我国学生身心健康和进一步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改变教育观,运用灵活策略,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杜春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64-165.
[2]朱成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谈[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上).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56-458.
[3]蔺淑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9(09):21.
[4]周传奎,徐丽,徐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855-1860.
[5]左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N].贵州民族报,2018-08-22(A02).
作者简介:王枝 1976年1月 女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学历本科 , 中学一级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