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方
宁夏银川市灵武市第十小学 宁夏银川 750400
摘要: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明显的教育漏洞。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明显的感受到这个问题,在解决数学难题时,他们过于依赖教师,通常不经思考就会寻求帮助。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原因与方法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为对教材、对老师的过度依赖。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健全思维体系,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一、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一)教学方法不适当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死板,他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套用固定的公式解决相似的问题,导致学生产生了应激性的僵化思想,从而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
(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
数学学科区别于语文、英语等文学性较强的语言课程,它包括的知识点都过于抽象,这对于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所以,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目前拥有的思维水平很难解决问题,也就产生了对教师的依赖,再加上这时教师没有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独立思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面对生活上的困难时有必要学会的一种技能,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小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方式的塑造。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综合型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是否能进行独立思考也是衡量一个人才是否具备才干的重要指标。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直都是以教师为本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是,这种模式经实践证明,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下的局势。因此,教师应该寻求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形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和变换,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购物》中,教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圆、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树立他们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自行携带人民币,然后在课堂开始时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和家长一起购物的经历啊?今天老师就让同学们自己去买东西,看看谁能表现的最好?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校附近的商店购买文具,让学生自主挑选商品、自主付钱,教师在旁边进行观察和记录。待购物结束回到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交流,分别说出自己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以及具体的付钱方式?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总结汇报,教师从中选取几个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传授给学生辨别人民币的方法。
再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观察物体》,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提前准备立方体、摄像机和多媒体放映机,然后让学生亲自从各个角度拍摄立方体的图片,将经过筛选的图片投映到多媒体中,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出立方体各个角度的平面图,从而了解到认识物体的基本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意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育环境
如果想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就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维护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小学生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状况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当教师抛出一些数学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甚至达到风马牛不相及的程度,而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只是通过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来应对学生的答案,那就非常有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道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化特征,巧妙化解学生的提问,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淘气校园》的教学时,在导入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下课的时候吗?在下课的时候你们都在校园里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包括了吃零食,玩游戏等等种类,教师在听到学生的回答之后,应该积极地肯定学生的答案,然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课间活动,引出“校园活动真丰富”的主题,并提议与学生一起出去观察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在参观的过程中,提问学生都看到了校园里的哪些数学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会说看到了三个长椅,五个花坛,有的学生思维比较发散,还可能回答看到了垃圾桶,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要继续引导学生“那么你看到了几个垃圾桶啊?”。通过这样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见所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营造一种自由的环境。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是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和思维性的一门学科,但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体系还没有完善,所以对于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有可能会感觉到厌烦,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学生可以选取生活中的物品或者场景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在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随之讲解三角形的特征,接下来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哪些物品时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四)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限制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对于抽象的数学问题感到困惑难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运用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例如数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将它们与教材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比的认识》的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图表,这种图表单靠教师的能力无法一一进行还原。比如对一个家庭一天摄入食物的种类进行统计,会用到扇形统计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扇形统计图的比例变化,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关于“比”的知识。
(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也就是他进行思考的时候,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新知识,也能够加固旧有的知识体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在当今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对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是当下教育的主题。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的根本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而独立思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潘艳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208-209.
[2]张玉成.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人民教育,2017,06:8.
[3]白振华.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