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国雄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物理教学难度的不断提高,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就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物理模型的建构,实际上就是对问题的简化描述和模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的实验和事实,寻找其中的共同特征,挖掘物理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与掌握,是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物理教师常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本文主要从意义、原则、实践策略三方面,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式的建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 建构模型 理论 实践
引言
模型建构是新课改教学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满足新课改对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建构模型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来讲,模型建构能够以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总结与反思,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打好基础。
(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建构模型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形象的方式进行呈现,并将复杂的物理知识进行分解和简化,降低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问题本质的研究与把握,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和问题等的观察、分析、总结与归纳,探索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隐藏的各种规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现象和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建构模型的时候,需要学生从课本教材中的概念和例题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通过探究、分析和总结,提炼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知识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物理知识网络,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又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且部分教师为了树立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在教学中很少与学生进行深入地交流与探讨。基于此,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模型建构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应当遵守主体性原则,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来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多样化原则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高中物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模型建构的时候,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能够通过建构物理模型,正确认识物理知识的应用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物理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或者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具体地呈现,方便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通过观察、实验进行建模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物理模型的重要途径。学生需要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了解物体的变化过程,以及物体之间得相互联系,对物理概念、现象和问题等形成感性认知,以此来建构科学合理的物理模型,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公路路基铺设”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路面的倾斜情况,结合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对物理问题进行解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在交通中的应用,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场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形成建构物理模型的能力。
(二)通过类比、联想进行建模
类比就是学生经过观察,明确某些事物在某些方面的共通之处,并利用这一共通之处,通过联想来推论相似事物的某一性质,能够帮助学生以最快的时间熟悉陌生的事物,在高中物理建模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电势能”的时候,关于电场的分布、电势能的变化等抽象知识点,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此时,高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重力势能的相关性质,并在两种能量的变化相似之间建立一定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电势能的时候,建构一个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换关系”相近的物理模型,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同时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学生的物理思维。
(三)通过替代、迁移进行建模
等效替代也是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通过替代、迁移等过程,引导学生建构等效的物理模型,其核心就是将两个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作用效果的物体进行替换,以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所谓的等效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两个不同物理过程在某一方面取得相同的结果,可以将物理问题由研究事物转为研究模型,方便学生挖掘物理现象的实质;第二,可以在处理物理过程时,选择相对简便的方法来得到相同的结果,并且不影响物理的实质。例如,在计算“均强电场中带电摆球周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等效替代法,引导学生探索摆球在重力场中所受作用和在均强电场中所受作用之间的相似性,在计算的时候用重力场来替代均强电场,以更简便的方法解决这一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建构物理模型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不仅能够简化物理问题,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够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带领学生深入探索物理知识,在加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物理建模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金福.高中物理教学中建构物理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考,2020(32):20-21.
[2]张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模型建构与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10):154.
[3]徐亮.建构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6(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