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松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低年级数学教学,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等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 ;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利用多媒体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事物形、声、色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可以创设逼真、优美的教学情境,从而优化教学环节,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
但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教学多媒体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误区
并非所有的多媒体都能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应用多媒体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的需要和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等加以选择。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往往认为:多媒体课件做得越漂亮越好,越复杂越有效。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只注重色彩、动画等的表现;放映时画面非常精彩,将小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但是由于学生被精彩的画面所吸引,注意力回不到正课中来,把应学的知识和技能弃之一旁,反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原则
1、学生为主体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上求学、探索的主体,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要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教的结果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应用多媒体时应考虑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遵循适度的原则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过量的信息无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会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而且,过多的形象刺激,会损害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一定要适度。在充分理解小学数学现代课堂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应用多媒体。只有找准多媒体教学与数学教材的切入点,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益。
3、教学服务的原则
在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有人认为,学生不需要教师了,至少教师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有些教师也认为,多媒体使教学工作变得简单了。其实,这都是一种错觉。多媒体只是部分地代替了教师的功能,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通过多媒体能够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应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注意积极地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的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就如同学生毫不知情的一件事情一样,教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如何将新课流畅、合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更好地帮助教师表达意思,完善教学过程,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1、提高教师备课水平
比如在准备,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时,我们在超市录了一段影像,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摄像机的镜头,逛超市,在超市中认识单价、数量、总价。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内容,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备课过程中,坚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但能明显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使之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在动画和游戏中进行各种练习,教学效果有了质的提升。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课时,学生分组探究得出了两种不同的圆的周长测量方法,有滚动法和测绳法,但对于一些软片做成的圆形,学生操作测试其周长时遇到了困难,并感觉到这样做不准确,有时误差比较大。这时候,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的这两种测量方法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圆的周长公式探究活动中。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这一理念让全体教师了解到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的探索欲望、好奇心及创造潜能得以发挥。比如:在学习三解形与长方形时,认真分析三角形与长方形是什么样的,举例子说明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在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中得到答案,再分析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会产生变形”。再如,在分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时,还要通过游戏进行探究。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边,可以对三条边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做好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及学生的探索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自己的观点和论述加以完善。
4、提高数学课堂趣味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教材中大部分概念、规律以及相关的推导过程都较为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动画演示,逐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概念的建立,使学生从数学本质上认识数学概念、原理。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内容是“投骰子”,一个人总计掷50次,统计1~6数字朝上的次数各有多少次,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统计的概念,感悟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投骰子的过程中,可以是两个学生一组,一个投,一个统计,把每次投的结果填在设计好的表格里。投完后,学生再交换任务,分析每个学生最后的结果,从而理解概率这个概念。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浓,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小组的合作得出科学的结论。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能展示大容量的数学信息,存储的知识形式多样,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图片资源,或者是视频影像等形式。这些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展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六年级最后的“综合运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通过上网查询,让学生自己探究设计方案,选择最佳的出行方式、购票技巧,学会对生活中的开支进行合理运算,如何节约资源等。通过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再如,在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动画控制展示,使学生更直观、更具体、更有目的性观察物体的每一个平面的形状、结构,丰富学生想象思维,发展空间想像能力,优化数学教学的知识结构,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使学生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只有将现代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做合理安排,才能使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特殊性及艺术性得以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不断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才能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建兰.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知识窗.2020 (9):36.
[2]李长征.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策略 [J].学周刊.2020 (2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