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22期   作者:廖俊希
[导读] 素质教育下音乐教学,应做好审美素养的培养,使其在音乐中探寻美,并在感受美与创造美中,形成美好的品质和陶冶性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廖俊希
        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5
        摘要:素质教育下音乐教学,应做好审美素养的培养,使其在音乐中探寻美,并在感受美与创造美中,形成美好的品质和陶冶性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本文围绕这个讨论,以小学音乐课作为对象,分析在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重要性,指出这个方面不足,并对通过音乐课提升审美能力提供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课要转变思路,应围绕审美核心推动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使其在美妙动听的音乐中,洗涤心灵,接受美好事物的陶冶,从而形成美好品质,促进人格完善。故而,小学音乐课中,必须增强培养审美能力意识,还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有效引导,让学生具有良好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其素质提升打好基础。
        一、音乐课培养审美能力重要性
        音乐教学做好审美教育,在全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美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人格健全发展,以及美好品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小学生这些方面正在形成,应当借助于音乐,全面推进美育,提高其音乐艺术修养的同时,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小学开始,借助音乐课有意识和有计划培养审美能力,唤醒其对周边美好事物,以及自身美好东西观念【1】。最终达到洗涤和净化内心作用,学生身心发展会更加健康,并会在获取美体验同时追求和创造美,不仅能保证人格健全,还能启迪智慧,使其在过程中端正三观。
        二、音乐课审美教育的不足
        当下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严重不足,这个方面能力培养不是很好。部分教师未能贯彻新课程以审美为核心要求,教学始终围绕的是知识与技能,音乐课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观念还没转变,走的是应试路线。另外,教师音乐素养不高,对于其中包含的审美价值认识不足,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少之又少,导致学生也缺乏审美意识和能力【2】。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一种情况是完全忽略,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审美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亲身体验少。音乐审美活动中,学生融入进入,才能获得最为直接的体验,从而获取熏陶。教学中教师分析,把和音乐相关东西告诉学生,看似在进行审美教育,但是效果却很差,学生审美能力将无法达到预期提升效果。
        三、音乐教学培养审美能力策略
        3.1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想象
        音乐是声音艺术,人在倾听的过程中,会不自觉被感染和陶冶,从而获取美感,也能在过程中洗涤灵魂。音乐中包含着众多美好东西,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学生跟着旋律、音调、歌词等进行审美想象,才能体会到音乐美。小学音乐课中,要求学生欣赏音乐中,可以使其在聆听的时候闭上眼睛,认真去听,脑中去想象情境,从而全面认识音乐美。以少数民族舞曲为例,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让其闭眼聆听,身心进入到音乐中去,展开审美想象,发现和认识音乐美【3】。还可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使其融于美好情境中,想象中体验美和感知美,在不自觉中形成审美能力。此外,音乐教学中要避免局限于一首歌曲,应结合主题,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然后让学生去欣赏。这样不仅能丰富审美想象,还能使其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从而为审美能力提升奠定基础。音乐教学要重视环境的创设,布置充满艺术气息,营造良好的审美气氛,不但能够促使学生想象,还能使其产生共鸣,获取美的熏陶和教育。在这个基础上,主动去追求美,并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精神品质趋同,在美育中实现全面发展。


        3.2利用情感增强美理解能力
        音乐最为主要的一个功能是抒情,本身包含着情感,这也是音乐的灵魂。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应当客观评价,立足于音乐,而不是以个人喜欢与否去判定。教学中一定要做好这个方面引导,使其评判音乐中摆正态度,然后进行审美和评价。这个必须从音乐包含情感和内涵出发,在审美分析过程中,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以及所要通过音乐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其价值,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音乐,审美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实际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要以生为主体,让其去欣赏和体验。每个学生都会有主观感受,不要预设答案,尊重其体验,也要给予学生表达机会。音乐有创作背景,只有与背景结合,才能了解内涵,所以要提高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理解背景。以抗日歌曲为例,学生不清楚背景情况下,很难理解音乐情感。故而,应在欣赏音乐作品中,向学生介绍背景,或者是将背景制作成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然后结合背景去鉴赏音乐。这个时候学生就能深入认识音乐,不再局限在表面上,而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中华儿女抗击敌人的顽强精神和意志,情感得到升华,不但能体会到音乐美和情感美,还能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2.3培养审美创造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不能局限在让其认识美和体验美中,而是要进一步延伸,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音乐课要通过各种形式,比如表演、欣赏等,引导学生去体验美,增强其美的感知能力,并要给予学生机会,使其创造美,提高音乐美的表现力。这个非常重要,却是音乐教学审美教育中经常忽略的。部分教师认为,学生音乐修养不高,让其创造美只会浪费时间。这种想法有问题,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拥有无穷的创造力。音乐教学要开发这种能力,为其留出审美创造的空间,促进个性发展,并使其展示自我【4】。欣赏歌曲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编舞,通过舞蹈动作编排和设计,把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呈现出来。如果课堂中时间不够,将其布置成课外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商量和编排,完成创造美的实践活动。课堂中展示成果,客观点评,激励学生,提高其在音乐中创造美的兴致。舞蹈要与音乐契合,并能表现音乐情感,过程中审美感受更加深刻,能力会提升,也会逐渐具有创造美能力。
        2.4提高美感知能力
        小学音乐课要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这是审美能力重要构成部分。教学应创新形式,采取多样化方式,吸引学生,使其参与到审美活动中,体验和感知美。这个方面能力提升,审美能力也就会得到发展。音乐教学利用多媒体,将音乐情境直观呈现,歌词美、旋律美、情境美等,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学生就会直接获取审美体验,感知美的效果更好,也就能全方位的理解音乐美。以歌颂春天的音乐为例,教师创设情境,用视频呈现春天美丽风景。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观看美丽风光,音乐与情境合二为一,学生会被陶冶,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音乐教学中可利用乐器,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美,还可让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感受音乐美,增强其审美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以审美为核心,将其渗透到整个环节,使其在润物细无声中被影响,陶冶性能,具备良好的品质,以及乐观心态。另外,审美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音乐素养的发展,音乐本身就充满美感,学生这个方面能力强,就能更好感受音乐,能够做到共情,并掌握乐理和学会音乐技能,音乐艺术修养和音乐表现力等都会提高,最终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雨茜. 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4):P.137-137.
【2】钟小飞. 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 2019.
【3】彭丽芹.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J]. 新课程(中), 2017, 000(011):P.258-258.
【4】杨旭. "美"在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中国文艺家, 2019, 000(008):P.202-202.

姓名:廖俊希(1973年5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学历:大学本科。工作领域:音乐教学和学校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