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绍碧
四川省宜宾市忠孝街小学校,四川 宜宾644000
[内容摘要]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领悟算理是基础,低年级要通过直观形象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于算法,鼓励学生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但同时也要适时优化方法,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
[关键词] 领悟算理 掌握算法 计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主要的知识不是特别多,这其中计算题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例。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一年级数学计算题是孩子接触数学的开始,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1.重视课前5分钟训练。
课前5分钟训练,可以是听算,孩子通过耳听、脑记,才说出得数;也可以是视算,孩子自己观察算式,说出得数;还可以是笔算,通过动笔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写出得数。3种方式的交替进行,提高了学生的口算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算水平。当然,课前的口算训练也不是单一的,可以和新知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设计了以下课前口算训练。
(1)10+2= 10+4= 10+6= 10+8= 10+3= 10+7= 10+5=
(2)9+1+3= 9+1+4= 9+1+5= 9+1+7= 9+1+8= 9+1+1=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回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同时也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巩固。
2.巧设情境,探索新知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有效的注意时间最多只有20分钟,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时,必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算理,明白算理。如在教学《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了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买铅笔情境,美术老师买了12支的水彩笔,又买了3支水彩铅笔,美术老师一共买了几支笔?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就在身边。同时教师拿出1盒(10支)带2支水彩笔,又拿出3支水彩铅笔,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算理。原来3支水彩铅笔应和2支水彩笔放在一起。3+2=5,5支水彩笔和一盒(10支)和在一起就是15。最后让学生发现,3和2都在个位,我们把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最后得出不进位加法的方法,明白算法。
3. 理解算理,优化算法
对于计算方法,教师也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说出自己的算法,对于学生算法,教师应该尊重。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先天生理遗传和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由此而导致每个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毋容置疑,这种差异也常常反映到不同的算法上来。在教学9加几时,学生在计算9+3时,学生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
生1:一个一个的数
生2:接着数
生3:凑十法
生4:把9看成10,10+3=13,多看了1个,要去掉一个,所以是12.
……
由于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因此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能说不对或不行。但由于现在是一个高效的社会,我们要找到最快速最优质的方法。因此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方法进行优化。教师可以、也有责任向学生暗示运用“凑十法”的好处,再进行重点讲解“凑十法”。
4.注重练习,深化训练
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已经掌握了算法。还是需要习题的验证。因此教师必须设计相关练习,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相关问题。练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回答问题最多。“夺红旗”比赛,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最先摘到红旗。“开火车”比赛,看哪组正确率最高,“数学接力计算“比赛,分组进行,每组人数相等,各组竞赛题相同,开始各组由第一个计算,接着交给第2、第3……,直到做完为止,看哪1组算得又对又快,抢答等等,形式可多样,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团队合作。同时也为学生巩固、完善和发展了新知。
5.开展游戏,培养数感
课堂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做做游戏,比如对口令,教师说的数和孩子说的数合起来是10。我说:“我出1。”,学生说:“我出9,1和9合起来是10”.再比如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6.动手操作,感知算法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口算卡片,只写算式,不写得数。自己有空时可以拿出来问自己。课间小朋友之间可以相互抽问。回到家爸爸妈妈也可以抽问。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孩子的口算水平。同时课堂上的小游戏,孩子也可以回家和父母一起做。在说的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感知算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一年级的计算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
7.注重细节,养成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抄错数、看错符号等等由于一年级孩子思维发展不成熟,对于方向的感知不明显,有时会把5看成3,把6写成0。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因书写不规范而导致的错误。这样的错误需要教师规范书写,将数字特征和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发现部分学生将加法看成减法,或者将减法看成加法……这些不良的习惯,是因为学生马虎,粗心大意,字迹潦草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水平的保证。在平时的计算时,一定要做到,一看,看清题意。二想,想清算法。三算,仔细计算。四查,认真检查的习惯。只有注重了细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在数学计算中游刃有余。
总之,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用活教材;要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要在现实情境中“算用”结合,感受学习计算的价值所在,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思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养成一“看”、二“说”、三“算”、四“查”认真负责的计算习惯,努力让计算教学更 “扎实有效。”??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吴正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