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610000
摘要:对器械感和协调能力关系的探讨,是发展运动项目重要内容,但就目前而言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通过对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2—3年级学生共100人的器械感和协调能力的研究,探讨影响器械感与协调能力关系的几个重要因素,在知道器械感与协调能力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训练手段,以便为艺术体操运动员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艺术体操; 器械感; 协调能力;选材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学生的器械感和协调能力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器械感与协调能力关系的基本概念,试图运用系统的研究方法分析二者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准确的选择训练内容,制定训练计划,对运动员选材也可提供一定参考。
2.研究对象及方法
艺术体操的器械种类多,每种器械的练习内容丰富且有各自的特点,尤其是对7—9岁的少儿运动员。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选择地通过器械的练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反应速度、协调能力和灵敏能力。
2.1 研究对象
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2—3年级学生共100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60人。训练的时间是两个月,每周2次课,每次课40分钟。
2.2 研究方法
2.2.1 游戏法
在少儿初步接触器械的时候,做一些简单的结合器械的游戏,让他们把器械当作玩具,在‘玩耍’过程中接触器械,了解其基本特征,从而对器械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拍球接力、跳绳比赛等。
2.2.2 素质练习法
在艺术体操训练中,素质练习是十分枯燥的。如果在素质练习过程中加入器械,不仅可以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提高少儿对器械的感受力,身体的协调能力,也能使少儿的素质练习变得有活力如:拍球可以替换为腿下拍球或向上抛球击掌,手拿双器械练小跳等。
2.2.3 柔韧练习法
在艺术体操中柔韧素质是艺术体操动作的基础,我们可以在其协调能力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加柔韧练习并同时结合一定的器械如:结合绳的搬腿,结合绳或棒的转肩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什么是器械感
? 文献【2】姜域在《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感的理解及培养》一文中提到:大多数人对器械感的认识停留在一个较为模糊的阶段。所谓器械感是指运动员对器械的形状,轻,弹性,硬度,大小,运用器械的力量,空间运动的速度,高度和方向变化等方向变化的复合体。
3.2什么是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平衡能力、灵活性、节奏、协调、稳定等综合能力。文献【1】在我国体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指出: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本领。
3.2.1学生协调能力的影响因素
3.2.1.1遗传因素
支配人体进行高难度的运动时保持的协调性受神经系统的功能联系紧密,而人体的神经系统机能受先天性的遗传影响较大,因此,遗传性是影响协调性机能的影响因素之一。
3.2.1.2感官系统机能的灵敏性
人体感受外界的刺激与环境变化是经过感受器的传递获得进一步的神经活动,并遵循有序的传导途径经过大脑皮层,为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效应器官,为感受器更好的服务运动创造了条件,从而保障人体在准确的方向、速度、力度,有效地完成动作。
3.2.1.3运动技能的储备量
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从而进一步掌握运动技能。因此,运动技能牢固性就越强,运动技能则越优越,越有利于协调能力的完善。
表 1 按协调能力要求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从表4中看出通过训练,在100个小学生中,60个女生协调能力和器械感比男生明显进步。在做圈和球等器械感和协调能力专项动作练习中,通过两个月的训练时间,身体素质提高,二者关系体现为紧密相连。?
4.2建议
? 1、在各项运动员的运动协调能力对自身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器械感的好坏,特别是要求运动协调能力高的艺术体操、体操、田径等项目。
2、器械感与协调能力二者都不能丢失,将二者结合用于训练,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综合水平。在做基本的动作练习时,教师应注重刻意把二者用于训练中,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和运动量。
3、学校应更加重视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和器械感的培养,建议加强对运动员运动协调能力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少年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以此来更好的提高器械感,提高能力,帮助选材。
?
参考文献:
【1】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2】姜域.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感”的理解及其培养【J】.体育科研,2005【26】:05
【3】毛伟民,陈雪梅.浅析身体协调性在运动中的作用【J】.聊城大学学报,2006【19】:04
【4】张鹏程.论武术运动员器械感与培养途径【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92
【5】段丽,刘琪,刘梦媛.大体操理论下体操类项目教学的艺术性体现—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05】:56—57
【6】?赵巷,徐明.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感训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5】:53
【7】郑华玲.福建省高校轻器械健美操艺术编排现状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4【02】:180
【8】叶莲子.浅谈艺术体操少儿(7—8岁)运动员“器械感”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1】:11
【9】赵巧宁,王德炜.浅谈对艺术体操专修班学生器械感的理解及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08】:128
【10】赵祥,徐明,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感训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