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有效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郭涛
[导读]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学校更加重视素质教育,

         郭涛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学校  442300

         摘要: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学校更加重视素质教育,除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要求之外,还关注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很有必要。特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分析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与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育;?有效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新,积极引入新式教学法,例如合作学习模式,它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将其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定能大有裨益。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定义
         合作学习模式,是按照某种原则对班上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共同学习或者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然后再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心得看法,分享自己的收获并进行点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但很多时候都不够彻底,未能发挥它的优势,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特点与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一)心理特点
         1. 个性化意识的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希望自己特立独行,并且强烈地想要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在学习方面也想要另辟蹊径。但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和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都较少,教师没有在课堂上拿出足够的时间用于交流探讨,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丧失对于课堂的兴趣。
         2. 迫切渴望得到肯定。
         初中生对教师怀有崇敬的心理,他们迫切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彰显存在感,并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哪怕是所谓后进生,内心也极度渴望被重视和肯定,而在旧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评判学生的依据往往是考试成绩,这就使得处于中下游的学生长期无法获得被表扬的机会,积极性减弱,反过来作用于学习成绩,陷入恶性循环。
         3. 缺乏集体意识。
         如今的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众星捧月、受尽宠爱,甚至有部分家长毫无原则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导致孩子十分膨胀,在心中总是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将他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不具备感恩之心,缺乏集体意识、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 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学习中,兴趣必不可少,唯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在钻研数学问题时不觉得枯燥,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更加深入地探索数学学科的奥妙,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成就。

若对数学科目兴趣缺失,那么每节课在学生眼里都是刻板的重复,上课会成为一种煎熬,使他们在上课时心不在焉,影响学习成绩,而教师的批评又会使他们更加讨厌数学,陷入恶性循环。数学十分严谨,要求学生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能在其中掺杂感情,因此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较弱,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能够使原本略显枯燥的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可以沉浸其中,积极参与,感受乐趣,培养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2. 锻炼表达能力。
         初中生已经十几岁,语言功能逐渐完善,但实际上,许多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非但不能有条有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在说话时还有磕磕绊绊、一紧张就结巴的问题,不能清晰地在同学面前进行表述,在与人交流时存在诸多不便,传统课堂并未给学生留出太多的发言机会,即使有,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提问,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感,无法充分发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则可以让学生与同龄人在较为宽松的氛围中交流和分享观点,学生必须能够清晰地表述想法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让他人理解乃至赞同自己的观点。若多次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其成为一种常态,学生就能够频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完善语言功能
         3. 培养集体意识。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经常需要集思广益、综合小组中所有成员的看法来完成一项任务,在小组中,学生不再是独行侠,而是集体的一分子,每个学生都需要为集体做出一点贡献,推动学习进程,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人合作、摈弃个人英雄主义,培养集体意识,热爱集体,愿意为集体贡献自己的智慧。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合理分组
         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必须以合理分组作为前提。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性格等都各不相同,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性格迥异的学生们可能会爆发冲突,而水平悬殊的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因此作为教师,应当首先根据学生的各种因素来安排小组成员,要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充当“领头羊”,起到带头作用,使学生们的探究不流于表面,而是向着更加深层的方向发展;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因素,在小组中分配至少两个心态乐观积极、较为活跃的学生,在讨论时能够带动氛围,敢于发言并能够虚心接受来自大家的批评和指正,为其他学生抛砖引玉,从而使小组活跃起来。还有,同一个小组的成员最好水平相差不太大,能够以统一的步伐开展学习,不会出现严重掉队的情况,为小组们布置任务时,也要综合考虑成员的平均水平,给出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题目。
         (二)确定主题
         合适的主题能让探究过程事半功倍,使学生们目标明确、齐心协力、向着一个方向付出努力,而不会背道而驰。因此在完成分组之后,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选定一个研究的主题,首先,该主题必须较为集中,能够让学生们明确主要研究方向,不会在无关紧要的方面浪费精力;其次,它需要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能够进行深度挖掘或者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考虑,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宋体海.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36).
         [2]付占军.差异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