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玲
漳浦县实验幼儿园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家园共育是拓展幼儿园教育范围、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良好的家园共育能够辅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但在现实中,由于家园沟通的受阻,许多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并没有切实开展。在信息时代下,教师应当结合时代热点,以各类网络渠道为媒介,以对家长进行指导、开展家园联合活动、邀请家长“入园”教学等措施,开展多样性、可行性的家园共育活动。
关键词:网络媒介;家园共育;学前教育
网络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重要渠道,教师既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专业教育能力分享给家长,又能够借助网络渠道开展教师、家长、幼儿都参与的活动,还能够通过网络渠道引导家长参与到园内的教育活动中[1]。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可以网络为媒介,模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界限,并基于家长和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以引进或者送出的方式拓展家园共育的活动范围。
一、建设合适渠道,增进共育了解
在现实中,幼儿的家长们有各自的工作,因此平时较难安排足够的时间用于系统性地学习幼儿的家庭教育理论,也难以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2]。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便需要借助微信等可供延时交流的网络渠道,与家长建立定期的沟通。并且,教师还可以借助微博、B站等自媒体平台,为幼儿家长提供教育建议,或者让幼儿家长了解各类教育活动的实践价值与开展方式。
以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例,在幼儿小班的教育中,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教育的重点。但是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幼儿园的近期教育目标,以至于这些家长在哄孩子或者引导孩子上幼儿园时,会主动为幼儿穿衣、喂饭,导致教师的自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教师可以建立微博账号,请家长关注账号。在账号中,教师将每天的不同教育内容拍摄成图片,并在配文中简单介绍这些图片中活动的教育意义。比如,教师拍摄的图片包括幼儿赏花、幼儿做手工、幼儿自己穿衣服等,配文为:发展幼儿审美、爱自然能力与意识,发展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幼儿自理能力。并且,制作推文的教师还可以在评论中邀请图中宝宝的家长进行评论,增强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除微博这种一对多的渠道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微信群的建设。在微信群中,教师应当转发当日的微博推送内容,并提醒家长在家庭教育时尽可能吻合当日开展的幼儿活动。并且,教师还应当鼓励家长向教师反应幼儿的问题,并与家长共同商议解决幼儿问题的方法。
二、选择教育内容,开展共育活动
家园共育是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基于网络的便捷性,教师可以在充分考虑家长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基于全体家长的不同情况,设计各种类型的家庭亲子活动,并指导家长基于幼儿的选择开展合适的活动[3]。如此,教师能够以活动增强家长对幼儿教育活动的理解,还能够借助这些活动改变幼儿的某些不良习惯,助力幼儿全面且健康地成长。
以幼儿的自理能力为例,由于教师精力限制与幼儿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差异性。教师可以开展“我是独立小宝宝”的家园共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宝宝们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能力表现整理成表格或者文档,并尽可能配上相应的图片,然后将这些内容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对幼儿的实际自理能力有足够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比如宝宝们需要独立完成穿衣、穿鞋、吃饭、整理玩具、与人交流等。在向家长展示活动的细则之后,教师需要与家长沟通,即让家长基于幼儿平时的表现,有意识地锻炼幼儿上述各项能力,并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拍摄并上传幼儿进行自理的各类视频或者图片。教师在收集家长提供的图片等素材之后,可以统一将家长提供的相应资源剪辑在同一个宣传片中。比如,教师可以剪辑制作“进步表扬”宣传片,片中的前一部分内容是幼儿们在园内不能自理的各种画面,而后半部分则是幼儿们在家长的教育下掌握自理能力并进行自理的画面。最后,教师还需要将宣传片发送给家长,让幼儿们观看到自己的进步。如此,教师能够开展有效地的教育共育活动,并以成果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
三、建设合适课程,引入家长资源
家园共育是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完成的教育,在网络背景下,家园共育不再只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空对话,还可以是教师建设合适课程,引导家长以视频为载体,成为幼儿教师的教育[4]。在这一共育策略中,教师可以基于家长职业与时间,请自愿参与的家长拍摄实际工作视频或者讲解演示视频,以这些视频作为共育课程的主体内容。如此,家长能够充分参与到园内的教育中,将园内教育变成家园教育的一部分。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常常会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以此让幼儿了解不同职业在社会中的职责。对此,教师可以先了解幼儿们家长的职业,然后基于家长的时间安排邀请家长参与到课程的制作中。比如,幼儿甲的母亲为护士,教师则可以与其沟通,结合其意愿、空闲时间,邀请其拍摄一些简单的医护知识视频。比如出现了小伤口怎么办?磕碰之后如何处理?然后,教师便可以将家长拍摄的视频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制作成幼儿喜爱的原因。并且,在展示家长视频之前,教师可以使用手机,录制一段微视频,微视频内容为幼儿们鼓掌的内容,以此对家长进行“表扬”。并且,教师还可以首先引导该家长的幼儿参与到实践中。如此,教师能够将家长资源应用在教学中,构建园内的家园共育活动,并且能够以此构建具有园区特色的教育课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能够以网络为媒介对家园共育活动进行拓展与丰富。在实践中,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合理的沟通,了解幼儿家庭的情况,并且让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各类活动产生足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或者接受家长的建议与合理要求,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差异性的共育活动。最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家长参与到园内的教育中,提升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刘小娟,刘晓珍.家园共育齐参与 幼小衔接零距离[J].山西教育(幼教),2020(08):12-13.
[2]夏雨璇,叶平枝,吴灵灵,王茜.家园共育的专业化取向:理念变革和范式转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08):5-11.
[3]李萍.网络背景下家园共育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23):161-162.
[4]肖晶.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J].教育革新,2020(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