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坚
梧州市中山中学
摘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地和教师进行知识的探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教师应该挣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传达给学生新型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法是当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锻炼的有效形式,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时,应该合理地将实验教学法和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教学应用
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学仪器由于不足,很多实验可见度不高,所以只有前面的同学能看清楚,后面的学生只能听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限于使分组实验都是4—5人一组,有部分学生无法动手,甚至养成不想动手,只能充当观众。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本人经常采用另一种实验——学生随堂小实验,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课堂小实验的材料来源
进行随堂小实验首先要解决实验材料的来源,它们应是学生力所能及不用花太多时间准备,就可得到的材料。我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为材料来源:
1.1学生现有的课堂物品
利用学生随身带的学习用品如圆珠笔、铅笔盒等就可做小实验。如:“在原擦力”一节中把一两根圆珠笔垫在铅笔盒下面,使铅笔盒匀速运动的拉力就大大减少了,这就验证了以滚动代替滑动侧减少摩擦。如在“惯性”一节中,把铅笔压在条纸上,快速抽动纸条。结果纸条抽走了,而铅笔盒仍留在原地不动。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使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惯性”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摩擦起电、摩擦生热等,都可用随手可得的学习用具作材料做小实验。
1.2利用废旧物品
有些稍复杂的小实验,要做出简单用具后才能进行的。可根据教学的进展,课前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学具,如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的硬纸片、易拉罐、塑料瓶、装药用透明广口瓶、旧弹簧和橡皮筋等等制成针孔照相机、弹簧测力计、量筒、声学中了解音调高低的简单弦琴等。上课时,学生能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蜡烛火焰在塑料膜上成倒立实像。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用自制的量筒可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利用自制的弹簧测力计测些小物体的重力。废旧物品随处可见,学生稍加选择利用便可制作成学具。由于这些器材是学生动手劳动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
1.3利用学校现有的仪器。
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仪器设备也可做很多随堂小实验。例如:凸透镜一般学校较多(光具盒里备有)用手摸镜的外表,体会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藏”的特点,利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还有天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等,都可通过随堂小实验让学生知道它们的构造和正确使用方法。
2课堂小实验的归类
我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各方面条件做了许多的学生随堂小实验。
这些小实验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类:
2.1测量性小实验
在初中教学中,简单的测量实验可随堂完成,如用测度尺测物体的长度、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压等等。随堂完成这些小实验的好处在于:(1)讲解仪器构造和使用方法时,有实物对照,避免纸上谈兵,让学生眼见为实。(2)调动课堂气氛,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加深印象。(4)可及时斜正操作中的失误。如学生在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与对应刻度值相平就读数,这样读出来的读数是不准确的,教师可立即纠正。
2.2探索性小实验
用随堂小实验作为引入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例在讲授“做功也能改变物体的热能”时,先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一是用双手互搓后,手掌的温度升高:二是反复弯折铁丝(铁丝课前备好),触摸被折处会感觉到烫手,通过这一活动,正确结论也就得出来了。由于这个过程都把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权给了学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3验证性实验
在学习初中物理的一些现象和规律时,增加一些小实验,教学效果将大大增强。例如在讲到“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时,我叫学生把塑料圆珠笔外壳放到头发上摩擦后引小纸屑的随堂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从而相信这一点。
2.4应用性小实验
学了物理知识后,动手做一些应用性的小实验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例如:学生学了长度测量后,要求学生想办法测出黑板上曲线的长度及一页纸的厚度,看谁方法最好,误差最小。还有学了“物体浮在液面上的条件”后,让学生把鸡蛋放入杯中的水里,然后慢慢地加入食盐并搅拌,边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对“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是沉下去一些还是浮起来一些”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配合习题,同步训练
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推理性习题,可适当配合同步小实验,使抽象习题形象化,推理习题具体化。例如,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弄懂教材作业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连接方法,我让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在课后完成“利用铅笔芯制作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小实验,找出定性规律,然后解答两个作业题,结果学生答题轻松、正确,并且还能顺利解释一些有关滑动变阻器的应用性习题,解答这个问题就会比教师的启发、分析效果更好。进行随堂小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它可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大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是一门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变化并逐步理解、掌握、应用其内在规律的学科。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一个必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强化实验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际动手能力,达到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N].兰华. 山西青年报.2018-05-19(002)
[2]初中物理教学实现“生活化”的途径[N].王双穴,张炳绘. 发展导报.2019-06-2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