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坚
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223200
摘要:德育教育是中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推动作用。中职德育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导致许多学生出现了消极负面的不良情绪。新时期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有必要引入积极心理学,大力推进德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基于此,对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德育;应用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人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德育逐渐被各个高等院校所重视。其实,从小学到大学,德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始终,“出现问题而后纠正”一直是教师们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而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新视角。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增强个体蕴含的积极力量。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这一理念的问世时间为上世纪三十年代,Terman基于探讨婚姻幸福感及天才潜能挖掘而开展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对人类心理潜能力量的有效挖掘。至上世纪中叶,针对严重的战争精神创伤问题,心理学领域各学者不断基于心理及行为紊乱方向而寻找有效治疗、缓解战争精神创伤问题的方法。最终在上世纪末,积极心理学体系基本成型,主张对人类各项积极品质与固有潜在心理力量的充分挖掘。
二、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必要性
消极现象突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国家和政府大力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但是仍然无法消除贫富差距,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一些消极现象。国家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消极现象的增长速度已经逐渐变慢,但是在中职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消极思想理念,这应该引起中职德育教育的高度重视。现代网络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导致诸多西方不良文化入侵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
三、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积极品质和人格
积极品质是个体积极的心理特质,具有建设性作用,是积极力量的源泉,对个体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积极人格是个体所表现出的持久一致的性格特征,个体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情感和行为表现。
目前,国内外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职德育中,“以人为本”被教师们理解为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但这个发展和进步不能仅局限于中职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团体活动组织经验的增多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提升,还应该扩展到学生自身的理想、做事的态度、甚至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的整体发展。学生活处于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交界地带,不少学生进入大学才开眼看世界,学校中发生的种种事情会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
(二)转变教师教学心态
中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效果的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教师所秉持的心态,更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中职德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以来,逐渐形成了固化的逻辑思维和认知观点,将中职学生认为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并不愿意接受德育教育。所以在实施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态度较为消极,并未对教学工作展开深入的研究,教师这样的教学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德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应用心理学理论推动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德育教师必须通过加强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不断转变和革新自身的教学态度,与中职院校资深教师进行深入交流,相互分享教学经验。中职院校方面也可以组织一些座谈会,进一步加强证明教学案例的宣传工作,充分激发中职德育教师的情感共鸣,使其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开展德育教学。
(三)营造良好教学课堂氛围
在传统中职德育教学课堂上,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由于成绩分数不理想、学习行为有待规范,进而出现心理敏感问题,过于重视他人的眼光与意见,存在戒备心理。与此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为加快教学进度,采取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也降低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因此,中职德育教学中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教师要致力于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构建平等的师生课堂教学关系,对“问题学生”要有充足的耐心,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想法,从而不断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
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同时在各大中职发展中属于新颖的学科,虽然在德育教育中没有具体体现,但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积极心理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将持续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大幅提高教学水平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娥.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38.
[2]熊刚芝.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幻画报,2019(11):244+246.
[3]刘玲.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水平[J].中华少年,2019(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