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麦香
湖南省株洲市第五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初中生道德法制观念的培养受到教育部门与社会的广泛重视。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固定、单一,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程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促使他们的明辨是非能力与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维能力;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考试成绩不再成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而是否具有核心素养才是人才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先成人后成才”,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广博的学识,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本文主要分析在核心素养下我们该如何建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
1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问题
1.1没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就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素养在学科实践中得到提升。但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没有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使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脱离,学生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不匹配。为了保证学生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的共同提升,教师要关注学生校园生活的细节,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有关道德与法治的主题活动,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1.2滞后课程教学模式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课程教育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诸多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只关注教育目标的完成,没有切合学生实际来创新课程教学形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直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削弱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2关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性的途径
2.1提高师德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初中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和感染,而老师和家长是学生一天学习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久的人,因此老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想要构建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老师就要在课上课下都注意言行举止,要始终要以平等、谦逊的心态与学生相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平等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正确文明用语等等优秀品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提升个人核心素养和道德修养。
2.2采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参与度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其他学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形式融入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展示多样化的故事案例、图片及音频来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让学生投入具体化的情境学习,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与掌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导入一张有趣的图片或一个具体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随机抽取学生朗读故事内容,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整个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资源,组织学生以角色演绎的方式来再现真实场景,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课堂抢答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幻灯片内容来回答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减少作业量的奖励,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积极性,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
2.3结合生活,加强课堂趣味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更热衷于学习充满趣味性的课程知识,固定、单一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既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趣味,又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他们学习知识的效果。以“关爱他人”为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联系生活事例来传授理论知识,举出同学间帮助打扫卫生、帮助解决学习难题,以及学生帮助父母做饭、协助环卫工人推车等事例,使学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对知识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要借助校园生活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校走廊边的经典道德事例、各个班级内的道德与法治主题墙报等,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道德法制观念的宣传,组织“国旗下演讲”,引导学生聆听道德与法治模范的先进事例,培育其道德内涵与法制观念。
2.4拓展课外实践,提升实践能力的追求
相比于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长期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降低其课业成绩。因此,教师要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同时,满足学生对提升实践能力的追求。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了解与关注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并积极与其沟通活动形式。在师生达成一致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使道德素养与法制观念更深入学生内心。在完成关于法律部分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搜集与知识相关的法律案例与相关条例,并开展“我是公正小法官”的活动,让各个小组结合所搜集的材料分享法律事例,展现其权威性、严肃性,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不断增强他们法律观念。在组织法制实践活动的同时,教师可将关注点转移到道德实践教育中,如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参加义工服务、走近革命先烈纪念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入小区,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清扫垃圾、清除小广告等。
结束语
综上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将生活实际融入课程内容来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并借助信息技术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另外,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浅谈在激趣与激励中构建活力德育课堂[J].李淼.才智.2019(14)
[2]论述德育课堂的体态语及其运用[J].周惠,沈贵鹏.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6)
[3]试论高中德育课堂的困境与出路[J].燕春燕.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