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
哈尔滨市建伟小学校
“读书是一种风度,读书要趁早,要超前读书,要多读经典” 。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刚刚告别绘画读本,开始阅读文字读本,和中学生相比又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阅读,教师要适时抓住机会,运用多种办法、不同渠道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生刚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兴趣是每个教师的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积淀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学生品味的关键。 让学生主动去阅读,那兴趣就是是最为重要的。
努力让校园里传来书声琅琅,书香墨香充满校园。“读书吧”、“换书汇”班级读书角”是我校专门为学生开辟的阅读小天地,无论春夏秋冬学生们都可以坐在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我也努力做一个榜样作用的读书型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我也会捧起《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福尔摩斯探案集》,和学生一起置身于紧张而跌宕的情境中,每每看完一本书,我便会不自觉的和学生聊起自己的感受,一张一张求知的小脸听得饶有兴趣,接下来这本书便会成为“抢手货”!学生有了阅读的想法,自然就会从以前的老师家长被迫的给我读、让我读化为我自己想读、我自己要读,因此对阅读有了更加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样,只有有兴趣,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读、去感悟、去接纳。
一定要给学生读书的空间,再进行合理的引导,让他们逐步爱上阅读爱上,阅读经典文章。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经典,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教师口中的经典根本没有他们自己选择的漫画书有意思,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阅读到他们应该阅读的书,阅读那些可以给他们的记忆留下深刻印象、体现温暖、聪明善良、感悟道理的书。要让学生意识到读一本好书就像给自己吃了一顿美味的大餐,增加了足够的营养,而读一本坏书比生了一场大病还要坏。经典的需要认真去读,内容不健康的书坚决不能读。教师要尝试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外校外为辅助的教育模式,形成独有的阅读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和经典作伴,采取向学生和家长推荐等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的放矢的购买、阅读书籍,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
想办法提高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积极打造“爱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气氛。在教师、学生积极参与下,在经典、名著中遨游,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有了读书的兴趣,,接下来就要让学生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形成好的习惯,拿到一本好书是一目十行,是看热闹还是感悟作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小声朗读、默读、指名大声朗读、分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学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粗略的读,为的是整体感知,精读一般都按整体、局部、再整体这三个步骤训练学生。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在读书课中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精读美文,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那些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只需浏览一下即所说的泛读。而那些百读不厌、经久流传的书,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感受它的内涵,欣赏她的语言美。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阅读就要动笔,学会记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好词、好句进行摘抄,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文中的人、事、语言,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带着自己的疑问反复阅读或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观点、疑惑。学生在问个“为什么”的过程中还可以去查找资料、讨论、思考,然后再抓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落读、想、画,运用多种方式体会文字含义,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碰撞,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了学生学、悟、得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长,随之提升综合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肯定是不会收到实效的。因此,制定相应的规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制定读书规则,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首先体现在自控能力相对比较差,因此需要需要老师长期的督促与指导。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教师每天也要坚持读书,学生讲述自己读书收获,其余同学评价,老师也要参与评价。开展“故事大王”、“读书我能行”、“今天我来推荐”、“争当阅读小博士”等学生喜欢、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促进阅读开展、提高阅读成绩,让学生享受阅读、渴望阅读,让阅读行为成为常态。
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让阅读成为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了解大千世界,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多引导、多鼓励学生阅读好书,学习并运用好的阅读方法,给学生阅读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与书为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