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颜严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摘要:随着新冠疫情逐步转入控制期,人们开始总结与反思疫情冲击下暴露出的城乡脆弱特征和健康安全问题。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对提高经济产出效率和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了新的人居环境问题和公共服务资源的供不应求,影响了居民健康安全。因此,增强城市抗打击能力和保障城市健康安全是未来城市规划与治理的核心要务,继续强化健康城市建设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城乡;建设 ;治理;新冠疫情
一、对比国外的典型健康城市
(一)加拿大多伦多
加拿大多伦多于1984年启动健康城市计划,是全球健康城市运动的领头羊,建设健康城市的主要做法包括4方面:
第一,成立专业部门和培训专业人员。多伦多成立了健康城市建设部门,将相关部门和感兴趣的团体纳入其中,合作讨论健康不平等议题,整理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和评估健康影响。
第二,以社区为实施单元。由各社区议会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健康城市计划,从而避免以城市为单元可能出现的某些社区被遗漏的问题。
第三,利用城市规划创造体育运动机会。一是通过混合土地用途、减少居民住址与周边便利设施的距离,使居民更倾向于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等慢行方式。二是大量建设慢行道路和设置无障碍通道,为不同健康状况的居民提供可选择慢行路线。三是合理布置公园等公共空间,美化街道景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第四,实施支持健康的住房政策。一方面,秉持“住房优先”理念,满足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需求,合理提供和分配多样化的卫生服务设施。
(二)韩国原州市
原州市建设健康城市的主要做法包括3方面:
第一,创新投资渠道,将烟草消费税用于健康城市项目,2015年原州市项目总预算中烟草消费税占34%。
第二,与科研团队合作。自2004年起,始终保持与延世健康城市研究中心的合作,通过科学研究分析为项目提供支持。
第三,提出企业城的概念。企业城不仅容纳了国家健康保险局、健康保险审查与评估局和红十字会等政府部门,而且设立了医疗设备综合体,全面保障城市健康发展。
二、村镇在疫情中的表现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村镇的有力防控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与城市相比,村镇内部平时就有各种联络,组织化程度要高于城市。村镇的村委会、党支部等都是通过层层选举产生,组织起来相对直接、便捷。加上村民通常生活在一起,甚至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同一个乡村,这使得他们在事情的看法和思想的统一上,较容易达成一致。
此外,村镇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各方面防控措施也比较到位。有些村镇需要进行整体管控,在这过程中,一些现实手段的发挥可能更强于城市。如村镇在路口进行管控,这种联动管控相较于城市道路的管控明显会更直接和更容易。
村镇对于此次疫情的防控也并非全都是得心应手,它给村镇的治理确实带来不少压力。首先,较为困难的是物资的运送和垃圾的外运。解决这些难题的办法多是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上级政府的协调来发放专门的通行证,并安排生活物资的运送,安排垃圾车辆、跨村保洁人员等。
其次,村镇的防疫经费也不如城市充足。在正常情况下,村镇治理所需的支出经费多由村镇提供,虽然在平时完全可以维持村镇的正常运转,但由于村镇两级政府本身收入并不多,所以疫情发生后,仅靠村镇自身的力量来做防疫工作就显得捉襟见肘。尽管目前财政在这种特殊经费上也有预算,但村镇之所以能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社会捐助还是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对于今后如何保障这部分经费来应对突发事件,还需要从保障体系方面来解决
三、“后疫情时代”村镇建设与治理的方向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此次疫情给村镇的建设、治理也带来了一些思考,对于村镇下一步的建设重点,与生产、生活、安全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应在制度上系统安排与完善,以实现多管齐下。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将智慧化村镇和智慧城市同步启动,未来村镇的数据建设也应再提升一个高度。这次疫情防控给今后的智慧化村镇建设提出了一个迫切需求,还需要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和发挥试点建设的引领作用。
第二,加强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尤其是环境卫生和社会治理的一体化建设。
第三,加强整个社会的联动。社会各项产业的联动、社会治理的联动。
第四,完善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后疫情时代”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
(一)、区域层面
一方面,适度优化都市圈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培育功能组团,分散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的人口过载压力。另一方面,相邻城市构建区域健康城市网络,共同建设和维护公共卫生体系,指定网络中心城市,使其负责统筹管理与协调。当区域中有城市陷入危机时,中心城市应迅速组织调配医疗资源、快速输送伤病员和有序组织居民隔离检测,实现快速救治和阻止疫情蔓延。
(二)、城市层面
1:多主体参与设计,一是采取跨部门合作形式,由规划与自然资源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等共同贡献建设健康城市的建议;二是引入城市居民参与规划;三是广泛征集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的建议。
2:建设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在应对疫情时,利用大数据识别高风险区,提前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扩散。此外,救灾物资的及时合理调配也需要大数据支持,有关部门可根据实时数据精准、快速地供给物资。
3:适度提供绿色公共空间,需要针对不同类型人口的分布和土地利用情况,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与立体空间,为居民提供适宜的绿色公共空间。
4:预留应急建设空间,为避免出现突发事件时,城市没有充足的应急建设空间用于生产或安置,应在规划中预留空白区域,用于应急性临时建设,从而提高城市“韧性”。
5:混合土地用途,通过混合土地用途,建设小尺度、多功能的街区,减少居民日常交通距离。
(三)、社区层面
第一,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和公共空间建设。一是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疫情暴发期用于监测居民健康状况和紧急输送物资,在常规时期用于储备应急医疗设施。二是在社区公共空间中合理布局文娱体育设施和种植绿植,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搭建临时隔离站。三是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时充分考虑社区管理单元的界限和居民特征。
第二,建立完善的社区治理模式,发挥社区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居民互帮互助,共同应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五、结语
在面向“韧性”和健康的城乡规划与治理需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乡“韧性”。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冯宇晴. 后疫情时代:面向“韧性”和健康的城市规划与治理[N]. 中国房地产报,2020-04-13(011).
[2]田进刚. 后疫情时代的村镇建设与治理还需多管齐下[N]. 中国建设报,2020-04-14(003).
[3]耿文博. 江苏省设计大师杨涛:“后疫情时代”需要更具“韧性”的城市[N]. 江苏经济报,2020-02-21(A02).
[4]吴静激. 浅谈后疫情时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N]. 钦州日报,2020-04-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