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琪
聊城市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目前我国较为重视的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倡导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落后,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偏弱,长期以来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关键词:环境污染;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治理
引言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我国各个人群聚集地,要开展科学合理的自然建设工作,特别要重视在农村中的环境治理。分析自然环境治理的关键因素,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综合评估指标分析标准,通过对农村环境实施评估后引入静态塔逻辑分析模型,能够正确的分析环境具体参数,实现对环境的有效治理。
1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1.1畜禽养殖污染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畜禽养殖业会产生的畜禽粪便大致在27亿t/年,而畜禽养殖因养殖工作的特征影响,一般在城郊、农村地区选址。此外,在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中,还有着很多散养户进行着不同规格的畜禽养殖。对农村地区的散养户而言,更多养殖者的养殖场基本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会直接被冲刷然后流进水体,最终带来了当地的水体污染。最后,畜禽养殖中也会存在养殖污水的污染。
1.2农村生活带来的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逐渐便利化的同时,各种固体废物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废旧电池、电子垃圾、塑料废物以及针筒等医疗垃圾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固体废物中的铅、汞、镉等重金属、化妆品中的个人护理用品有机物以及医疗垃圾中残留的抗生素等有害物质都严重污染了农村的土壤、地下水和空气,对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2.1当地居民环保意识不足
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使得更多居民对环境保护缺乏认识,更多居民并未认识到个人的行为会导致当地环境的污染。此外,部分居民对当地的环境状况基本不关心,他们并未认识到环境污染会带来的害处,以及要维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为此在环境污染治理中,这一问题会为治理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2.2环境污染治理治理手段有限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手段单一,难以达到治理要求。对于乡镇企业而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一般以收取排污费用为主,企业的排污量越高,排污费用也就越高。但是从收取排污费用的实际效果看来,单纯地收取费用并不能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预期效果,原因是乡镇企业一般为工业企业,盈利较为丰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通过采取缴纳较高水平的排污费的方式获取排污量限制。对于农村的居民而言,随着经济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垃圾产量也逐渐增加,垃圾的可降解程度不断降低。传统的填埋、焚烧的方式无法应对复杂的垃圾成分,古老的处理方式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极易引发二次污染。
2.3政府的投入有限
长期以来,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大都投向工业和城市,农村从财政渠道中几乎得不到环境治理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即便自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部门针对农村环境污染设立专项资金,综合整治这个长期困扰的问题。但是,每年只能覆盖1万~2万个自然村,其中也只有少量资金用于治理垃圾污染。整治污染重点内容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保护饮用水源地及治理畜禽养殖的污染,其中生活垃圾数量繁多,污染十分严重,这笔资金只能解决小部分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污染问题。
3生态文明建设下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
3.1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导致农村地区出现长期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地居民薄弱的环保意识。为此当地的基层干部、环保部门等等要利用有效多样的宣传方式,为当地居民进行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宣传,促使当地居民能认识到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宣传内容上,当地可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取材,选取如随意泼放生活污水、随意焚烧垃圾、随意排放养殖污水等行为会导致的危害,将其加工形成宣传资料,并同时在宣传资料中添加正确的处理方式。在宣传中尽量要让宣传进村进组或进户,利用环境保护知识的科普,逐步让当地居民树立保护环境的个人意识,为污染治理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
3.2丰富环境污染治理手段
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段需要根据不同的主体进行调整,乡镇企业应当继续遵守排污收费标准,但排污量不能无上限。排污量大且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应当立即停业整改,完善环境污染治理的流程。乡镇企业之间要多沟通和交流,不断丰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手段和方式,齐心协力从源头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降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成本。针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随意处置的行为,要提高农村垃圾科学处理水准,积极向城市中的垃圾处理中心及焚烧填埋中心学习相关的技术和经验,促进垃圾处理手段的进步。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农村居民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做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目标以及垃圾排放的标准深入人心,引导居民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垃圾,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3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
应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技术、人力等投入。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建好村落垃圾的处理清理、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配备垃圾收集车、垃圾桶等,做到垃圾统一收集、分类处理。二是推广新型环保技术,促进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如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运用沼气转化有机肥的技术,减少乱排禽畜粪便带来的污染等。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农村中小微企业的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免税、返还企业排污费、贷款贴息处理工业污染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在乡镇建立环卫站所,并配备专职环卫人员行使保洁和环境卫生监督职责。
3.4不断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农村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环境保护还仅仅停留在宣传和喊口号的阶段,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缺乏落实到位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同时也缺乏环境保护上的法律法规。目前,现有的环保法律主要是针对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保护的,农村的相关规定都不够完善,有限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度也比较低,不能引起农村人的重视,在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导致法律的落实也只能流于表面。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实施,就要先重视把环境保护观念深入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让农村人能够了解环境问题对自己的生活、未来造成的影响,感受到保护环境实施的紧迫感,其次,就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环保法律体系,根据环境防治和保护等问题制定奖惩机制。
4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方针策略。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我国人群集聚的农村区域实施环境治理势在必行,要将农村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制定合理的农村治理工作方案,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生态文明主要表示人们在实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获取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同时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毛阳南.新媒体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途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5):255-256.
[2]孙心如,周学武,王占岐.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267-268.
[3]梁志敏.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农业生态治理探析[J].农业经济,2016,47(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