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式园林的理论和教化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8期   作者:刘安玉
[导读] 中国园林作为人们生活中最美的部分,具有着生命的文化象征,是文明和品质的象征。
        刘安玉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摘  要:中国园林作为人们生活中最美的部分,具有着生命的文化象征,是文明和品质的象征。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从古至今都和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两者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并且儒家文化在我国长久以来的思想文化中都有着统帅的地位,不仅仅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对园林景观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该文通过对有关中式园林与其理论思想来整理分析,浅析中式园林的理论与教化,探索古代园林的理论思想、现代园林与理论思想和未来园林的发展。本文将从园林设计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
        关键词:中式园林;理论;教化

 
1设计艺术与教化
        从古至今,艺术一直都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具有着不可或缺地位,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进步之中。但从未变过的是,艺术的主要功能就是教化。艺术最基础的特征是独特性,对于拥有不同审美需求的人们来说,艺术家可以通过创作来和人们进行交流互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大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得到教育和感化,通过欣赏来获得美感,并且满足了自己的审美需求。教化在艺术中有着无可比拟、不可取代的作用。
1.1 教化的定义
        何谓教化?“教化”一词最早出自于《诗·周南·关雎序》:“美教化,移风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教育感化。即为:“人进行作用于人的全部行为是为教化。人类进行的全部行为,无论这种行为是在什么情况或以什么形式发生,其本身都对人产生了各自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人的思想意识的改变,当人的某一行为在现实中与自然的赋予产生背离的时候,人就会在人的行为中得到教训,当人的行为与自然的赋予有了协调的关系时,人就会在人的行为里得到启发,只要是人的行为作用于人的本身,就有人的教化进行。”
1.2 中国园林的理论教化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具有最为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给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式园林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也在中国文化有着举重的地位,而艺术设计与教化此文就将讨论传统文化在传统园林、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进行较为简单的分析,探寻传统文化和中式园林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了解它是如何相互交融的。
        在园林设计中,设计本身无论价值的大小,流传的时间长短,都具有教化的作用。艺术的生命具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它具有独特的诉求。而真实这种诉求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列夫·托尔斯泰就曾说过,艺术不是一项技艺,它是艺术家表现情感的传达。一个艺术家创造出的艺术,可以向大众们传递自己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会促进人们的思想,对人们造成不一样的影响,正是这种影响取到的作用就是教化。
2 古典园林的理论与教化
1.1 古典园林与“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古典园林中有十分深刻的体现,是传统古典园林最高层次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标准。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地完善发展中式园林,但都离不开最终的宗旨,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天人合一”思想本质是表达人与自然拥有着相同的本质,所以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维护自然,尊重自然,形成和自然的协调统一发展。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颐和园,是中国清代的皇家园林,园中的整个园林艺术构思都是由“天人合一”思想出发的,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在颐和园的园林中,君臣礼制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中是一致的,在园林中采用中心和轴线对称方式,从后山到昆明湖中,从俯视整个园林中可以看到,采用的是采用轴对称的方式。而佛香阁处于在这条轴线的中心位置,在位置、地点、高度和体型上都成为统帅着景区中所有的景点,这表达着从古至今君权至尊,万人之上的思想理念。在中式传统园林中,不论是亭、廊、水榭的空间布局,植物的种类、外形、色彩选取还是建筑的方位、尺度、装饰等等都深深地烙下了儒家礼的规范的痕迹。
        整个颐和园崇尚天人合一,美在和谐,园中树木挺拔,错落有致,临湖垂柳枝叶繁美,婀娜多姿,湖中莲荷,尽显自然之美。花草树木的层峦叠翠,体现出形式美的统一、调和对比的法则。
2.2 古典园林与“修齐治平”思想
        在经过皇家园林之后,到明清的“文人园林”,其在本质上最大的区别就是被赋予了意境美。古人在造园动机上融合了“修齐治平”的人文思想,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安排,将思想情感渗入到园中。而拙政园就为文人园林的最为显著的例子。
        拙政园建于明正德初年,园主人王献臣在经历过官场的起伏之后,最终对官场的人情世故而感到寒心,选择退隐还乡。而在苏州寻得一块景色优美的空地,买下寺产。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以拙者之为政也。”此为拙政园的造园动机。当时的拙政园建筑稀疏、林木繁茂,保留着天然的景色,随后几次易主,不断地增加园中的自然情趣,并且不断拓展园内面积,才会有在苏州拥有如此重要地位的拙政园。而在历史存留的诗词中,现存的《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各种历史资料。都可以看出当时拙政园当年的地位和风貌。
        而在拙政园的特别之处,在于园林的分割和独特的布局,设计师将是有限的景点,独特的选取了借景、对景的造园手法将空间进行分割。拙政园是由建筑、山水和花木各种元素相互协调搭配的艺术品,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3古典园林与“比得”思想
        在中国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叫做“ 智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个彰显出古人们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在比得思想与中式园林的融合中,最显著的体现是“植物情结”。最为被人所知千古名句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摘自《论语》。在文学中,体现出古人对植物的情结。而在早期《礼记》、《诗经》中就已出现,松柏被用来与君子人格相比。《论语·八佾》中的“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将这三种植物与朝代的江山社稷串联起来,着重突出了古人对植物的喜爱之情。再后来有“岁寒三友”,都为历代人文墨客经常咏叹高洁圣洁之物。比得植物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更为显著,在中式园林中最常栽培的植物有梅、兰、竹、菊、松、荷花等,这是因为这些植物都能通过“比得”思想与人们的思想道德中建立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竹子之所以能在中式园林的植物配置中常常被栽培,因为竹子的坚韧挺拔,即使风雪再大也依旧挺拔如初,这就是在“比得”思想熏陶下的结果。而植物情结不仅表现在以上内容上,还包括在通过景物、经典的命名来表达,以江南名园来说,有玉兰堂、松风亭、松柏轩、竹外一枝轩、梧竹幽居、清香馆….等。不论是直接栽植富有寓意的植物,或者是取富有寓意的景点名字,这都是表达着将园林使用观赏者所看到的具体物象进行联想、升华,最后达到升华个人、净化心灵的作用。
3 现代园林的理论与教化
        在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中,我将从三个角度出发,思考儒家文化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现代园林的设计传承了中国古代园林的风格,并且将现代社会文化与传统优良思想相结合,紧跟时代发展,在外观上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功能上也不短的更紧人们的需求,适应现代人们的眼光,从而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园林审美风格。这让现代园林有了更为智能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台阶。
3.1 从审美美学角度分析现代园林的教化
        现代园林景观作为一种表达美的载体,与其他艺术都一致,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的审美本质是美善统一,孔子的自然美学是“比得”,仁义礼智等观念融入到中式园林之中,在山水花木之间就可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首先从审美美学角度出发,现代园林的审美本质思想为“中和”思想。所谓中和,指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是协调对立矛盾统一的“中和”之美。强调在矛盾中相统一,在矛盾中寻找平衡,不仅仅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也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对我国园林具有深刻的指引。从小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而在儒家思想文化中拥有最为重要地位的基础是道德的存在,将我们自身投入进道德之中,就能形成自然与人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状态。
        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上,现代园林更为的含蓄委婉,曲径通幽的道路,层层叠叠的植物都更为风度现代园林的观赏视角。在西安最新被重建的大唐芙蓉园,是为了复兴在唐代遗憾被毁坏了的建筑,为了更好地了解唐代的繁荣与昌盛,重现当时唐代的光辉荣耀,形成了一座结合现代的开放式与皇家园林相结合的现代园林。园内采取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将芙蓉湖分为几块区域,使得芙蓉湖白天波澜不惊,但夜晚却灿若天河。而在芙蓉园的建筑形式上,均采用仿古模式,但是在材料的选择上更为进步,采用混凝土和木质构架相搭配的形式,形成了现代简约、大气的新唐代风格。在大唐芙蓉园的新建上,更为重视了当时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体现了大唐的规模宏大、国富民强。也体现出当时唐代的海纳百川,对各种文化思想的聚集于包容,才使得当时园林的茁壮发展。这增强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稳定发展并且也表明出文化对艺术空间的包容。
3.2 从园林的空间设计角度分析现代园林的教化
        在从园林的空间设计方面,现代园林的设计角度不仅仅要满足于人们休闲和放松的生理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得人们在该景观下能全身心的放松,获得心理上的享受。使得人们追求物质与精神双重促进一起发展的用意。而在这方面,上海大观园就做的是很不错,上海大观园是根据《红楼梦》书内所描写的内容而设计成的仿古园林。总体布局以大观楼为主,沿用江南水乡的特点,形成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江南园林风光。在除开园内的景观设计之外,在大观园里备有游艇,可以供人们进行水上观赏活动。
3.3 从园林审美的功能角度分析现代园林的教化
        在关于现代园林的审美功能角度方面;成于乐而游于艺就可以很好地表达出人们现在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在儒家思想文化中,不仅要在审美和思想中体现,更应当在功能设计角度发展。在现代园林中,真正的愉悦不能局限在精神作用,而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园林的使用功能上,用四个字表达是:兴、观、群、怨。其中“兴”代指的是人们内心的愉悦, “观”代表的是景色的观赏, “群”表达的是观园时的愉快情感,而“怨”表达的是游玩景园是所产生的态度。在现代园林中,十分典型的是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的习惯就对美在意象的表达十分适当,如其白色的墙面、灰色的墙线、错落有致的山墙。而在博物馆室外,布置了丰富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化山川丘壑与方寸之间,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营造山水氛围之中,并没有采取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将中式园林的精致达到了极致,难以超越。因此设计者另辟蹊径,将大石块烤制,形成表面丰富层次,颜色深浅不一,前后高低错落,体型大小别致。在白墙的衬托下,传统写意风格的山水更为浓郁,特别是在阴雨时节,天色朦胧,水面波光粼粼,山石若隐若现,水光交织,美不胜收。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外具有和谐的建筑形式,在内的和谐体现在合理的布局、流线的组织和崇高的人文精神。在布局之中,严谨的追寻着传统的中轴对称,但其创新之处在于园林的布置,错落别致的园林布局,以廊道为室外园林的联系,空间视觉丰富多变,形成“虽为人作,宛如天开”的景观。由入口进入大厅内,大厅的东西两廊联系起了“莲花池”和“古藤园”相对狭隘和冗长。人们在行走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时空变换,产生从狭隘阴暗到豁然开朗的心理感受。而莲花池的水瀑倾斜,是充满活力的动态空间,而茶室给人安静宁和的静态空间,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和静,西和东,相互照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效果。
4.总结与思考
        中国园林作为人们生活中最美的部分,是文明和品质的象征,具有着生命的文化象征。景观设计也不再和以前设计那样一成不变,采用了更多的当代物质材料,采取十分严谨但却充满灵气的设计。现代园林不仅从古典园林中提取了思想、文化、理念的精华,并丰富和提升了现代园林的新技术与新思想。这种古今思想和技术的融合使得现代园林的元素更加丰富,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底蕴。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和儒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十分多的共通点,这种共同的精髓就是中华文化。它是中国哲学追求中对待人与自然的最高审美观念和思想准则,也是传统园林的最高追寻。不断地创造发展优胜劣汰,将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极致的表达出来,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到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融合,人与自然的交融,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

参考文献
[1]乔永强, 尹中东, 拓云飞. 中国园林与儒家思想[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4):8-11.
[2]矫克华.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v.25;No.183(S2):224-228.
[3]刘伟.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J]. 工程技术:文摘版:00156-00156.
[4]钟乐, 刘纯青. 论儒家“比德”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2(2):129-133.
[5]矫克华.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v.22;No.141(s1):388-391.
[6]梁慧晶.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体现[J]. 美术教育研究, 2015(13):176-177.
作者简介:刘安玉(1996-),女,汉族,籍贯:江西上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室内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