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及过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强
[导读]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实用性强,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李强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浙江绍兴  312369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实用性强,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这一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如何以及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合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组成及综合能力。该课程信息量大、知识内容广,是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各类选修课的基础课,也是毕业设计中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的内容。
关键词:教学手段;实践应用;混凝土结构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的量越来越大,基础设施中采用的主要承重构件是钢筋混凝土,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实用性强,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我校培养体系中,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两门课程,共计128学时,在所有的专业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一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如何以及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合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组成及综合能力。
二、现状介绍
        1. 课程的难教难学性
        该课程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多,涉及面广,不仅包括设计理论、理论推导,理论应用等理性内容,还包括设计方法及构造规定,经验公式,各行业规范不同的内容,与其他课程体系联系紧密,相应计算理论复杂,实践性和经验性强,学生学起来难学,教师难教。同时以往的教学对结构只强调局部而不是整体,其结果是学生较孤立地学习了一些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理论,在头脑中并未建立起较清晰的整体工程结构的概念,不利于学生工程概念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2. 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工程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在应试教育中,课程教学存在与实际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教师的主要精力仍放在传授理论上,往往只注重混凝土结构分析和手工计算,而轻视实践教学,忽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要精力则放在应付考试上,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教育理念上存在“重学轻术”的不正确倾向。若教师只按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不重视工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则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空洞,随之“为考试而学习”,学生缺乏工程意识,缺乏系统的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差,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
        3.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必要的工程训练条件尚未得到很好保证
        这几年高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上加大了投入,实习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从整体上看,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实践性教学环节依然比较薄弱,一些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的内容,却常常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因为实验准备及实验过程的复杂性,大都是教师准备、操作、读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仅仅是观看,记录有关实验数据,使学生失去动手的机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和企业间尚未形成互利互惠的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学生去企业实习困难这一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4. 专业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还不能很好适应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需要
        近年来,高校青年教师学历层次越来越高、知识面宽、思想活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强,给教学队伍带来新的活力。但同时应该看到,青年老师一般都没有太多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工程实践经验也不足,指导实践环节也力不从心,培养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是十分困难的。
三、拟解决的问题
        1、教材改革:
        结合培养目标,精选适用教材。
        2、教学内容改革:
        优化整合课程内容。

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混凝土结构课程与其它课程相关内容的整合。二是对混凝土结构课程体系自身的优化与整合。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3、实践环节改革:
        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课程主要教学实践环节之一,通过将一周学时的设计分散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另外,应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随时实习或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教材中的内容充分的理解。
        4、教学手段改革: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四、解决办法
1.精选适用教材方面
        根据培养目标,选取恰当的教材,因材施教,避免不顾学生的能力盲目选择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灵活运用教材,要及时把学科前沿知识引入教学,结合工程实际编写一部分参考习题和教材。
        2.注重授课内容的选择
        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在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情况下,应根据课程教学的目的、本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及社会的需求等方面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取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核心内容,突出重点组织教学。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结构的新理论和新形式也在不断的涌现。作为专业课的教学,必须将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最前沿的知识,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在毕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时能很快适应建筑科技的发展。
        3.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案例法、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法
        借助实际工程图片、视频等手段,通过启发和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借助工程实例和图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混凝土结构有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针对典型案例,结合课本知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要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在讲案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计算公式推导时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这样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留有时间思考,以利于学生的课堂思维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配备一定的教学模具来辅助教学。
        5.突出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薄弱点。要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还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两门混凝土课程分别一个课程设计,要更加科学地选择实践案例题目,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安排学生去工地参观,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为《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6.改革课程考评方式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表现为对学生成绩的检查,而且综合反映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状态。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以学生为本,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多样化考评。首先可以可以实行开、闭卷结合,有标准答案的传统毕卷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标准答案的开卷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再次可以试行“一页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一张A4大小的纸进考场,每个人可以在纸的正反面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要点,学生在分析、筛选过程中,巩固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达到了考试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的目的。
五、总结
        针对当前行业形势和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研究改进混凝土结构课程体系,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充,完善和丰富相关的教材及教学资源;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互动,以增加教学效果;把大量工程实践内容融入课堂,加强并创新实践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前沿技术的同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规范和能力,推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