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滕波 郭泉勇 姜兆昕
[导读] 近年来,经济社会体系的完善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与效率逐渐加大
        滕波 郭泉勇 姜兆昕
        国网聊城市茌平区供电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社会体系的完善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与效率逐渐加大,随着而来的则是地区内电力能源的消耗加大,如地区内用户对电量的需求量加大,则直接加大地区内电网的工作负担。变电站作为电力传输过程中的重要载体,经过内部系统的电压转换,将电力定向传输到用户节点处,以降低区域内的电量损耗。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变电站整体工作趋势也呈现出自动化功能,系统在中央集成模块的操控下,可有效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满足区域电力供应的需求。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力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变电站电气自动化问题又重新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从目前来看,用电安全与稳定的标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各领域生产不再仅限于用电需求的满足,更加渴望能够利用电气自动化配合高效电力运行,实现安全完成居民用电重点工作。那么本文就如何实现电力站电气自动化进行探究,也给大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各位参考与学习。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体系建设准则
        变电站主要是对电力网络中的电压值进行转换处理,然后通过电流方向、电能调节等,均匀分配到下位用户手中,变电站是由多台变压器共同组建而成的,在内部节点的操控下,组成一个电力网络传输中心,以供区域电力传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自动执行某一项工序指令,确保整体工作过程的有序性。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体系建设过程中,一般应遵循下列几点原则。第一,中央调度原则。从自动化系统本身来讲,是以信息处理技术、模块化功能来实现的,为此,在设定系统时,必须运用中央调度,将各项工作设施进行关联,以此来确保整体工作的运行。中央调度可类比为自动化设备中的PLC控制单元,其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应在各个功能模块的协同作用下,中央调度通过各项指令的下达,令整个工作体系实现有序性、精度性操纵等,以满足设备运行需求。第二,分散式原则。变电站在进行电能传输过程时,由于系统本身的自动化操控性质,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将呈现出一定的离散特性,如电力传输配置过程未能经由隔离层实现电能定位传输,则将加大整体工作负担,为此,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令系统呈现出分散特性。第三,近距离操控原则。传统形式上的变电站,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般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实地看守,如相关电力设备发生异常工作的状态,工作人员可依据现场勘查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以减少电力企业的损耗。但此种人工控制的形式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相比,存在成本消耗大、工作精准性差的缺陷。为此,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传输技术,实现中央化集成操控、远程操控、就近控制等,确保当设备工作异常时,系统可及时进行自检,以实现自动化管理。第四,无人化原则。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实质是替代相应的人工,节约劳动力,同时在内部信息的传输下,提升系统自身的操控精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贯彻落实自动化技术的本质,令各个工作环节实现自动化运作,无须再由人工进行把持与工作,确保整体工作的有序性。第五,精准化采样原则。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对电能进行有效转换,满足下位用户的用电需求,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则是将传统的电能转换装置进行取代,依托于数字交变技术,来进行有效控制,然后由系统来做出正确的指令决策,控制着系统的运行。为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精准化采样原则,才可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
        在谈完电气自动化的原则后,其实很容易理解其应用特点,所以我不妨分类给大家分析,我们深知现在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潮,电气自动化技术给各个领域所带来的帮助也显而易见,但是其在不同的产业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就拿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最广泛的变电站而言,自动化技术的引进,使得原本半自动化的电气工程,能够更高效的满足工业需求,改进了原本的传统控制模式。再具体点就是,电子设备与机械设备的关系构建,原本的工作模式,需要人作为纽带,串联各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有了自动化,便不用再强调人为的关系,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运行,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把重心放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有效提高了电气工程的高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局域范围内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构建,更好地满足电气工程需求。
        3 问题排除
        3.1 保护设备装配方法
        在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过程中,要根据该继电器的本身工作需求研究各类设备的连接方案,尤其是需要针对线路的具体连接点,需要配置专业性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止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蒸气混入连接柱点,让该系统的实际运行质量不足。其次,是需要保障继电器系统本身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要求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对其检查,该检查需要使用非破坏性检查模式,当发现其能够正确响应并做出动作时,才可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安装任务。最后是在整个变电站系统的试运行,可以通过施加短时较大电流的模式,研究该系统是否能够按照设定理念和设计标准做出动作。需要注意的是,在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阶段,需要根据图纸的具体要求和各类设施的分配区域,对该装置进行标号处理之后,将其装配到相关的区域。
        3.2 继电系统保护方法
        继电系统本身需要处于安全保护工作范畴,在具体的工作过程,首先要完全按照相关装置的具体运行要求和工作原理,对本身具有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正确安装。其次要研究相关继电保护装置的装配方法是否含有不利于安全保障工作的风险,并对这类风险进行排除。最后是针对整个运行体系的后续监管,需要在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第一时间落实相应的检修工作,从而全面精准探讨当前该设备的具体运行表现。在各项工作的履行阶段,要完全根据各类设备的运行方案、运行原理和工作表现,记录并存储所有的信息,之后将这类信息投放到专业性的工作体系内,方可确保该系统的运行质量可以得到升级。
        3.3 干扰信号屏蔽方法
        干扰信号的屏蔽过程,首先是针对各类线缆材料的选用,在当前的电力系统发展过程,已经开发出了设置绝缘层的工作线缆,其可以防止感应雷、直击雷对于供配电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是针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本身管理,要求通过对该设备具体运行方案和作用结果的研究,探讨当前该系统的环境抵抗效果。最后是针对相关检测结果,让该系统的实际运行质量得以保全。在具体的工作阶段,可以考虑在该区域设置局域网,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消除周边环境中的电磁干扰信号,以降低对供配电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也要确保最终建成的专业工作体系可以在较长的时间之内维持稳定状态,之后方可认为该系统能够完成针对各类参数的取得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作为电力企业运行的核心组件,其工作效率直接决定着电力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各类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应用下,为变电站搭载智能化操控系统,令其实现信息反馈、设备自检等功能,极大提升系统的工作质量。本文则是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俞学文,唱环凯,杜永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
        [2]陈宏.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初探[J].中国高新区,2017.
        [3]梁业盈.浅谈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J].电子世界,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